】 【打 印】 
從拼多多到海底撈 看“窮人經濟”蛋糕有多大
http://www.CRNTT.com   2020-08-28 08:57:17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當不少中概股在美國市場遭遇麻煩侵擾時,拼多多則在8月24日以昂首挺胸邁進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驚艶形象刷新了自己一騎絕塵的存在。數據顯示,相比於19美元的發行價,拼多多股價自兩年前上市以來已經狂飈四倍之多,總市值超過1160億美元,創始人黃崢也以454億美元身價超越馬雲成為2020年福布斯榜單中的中國第二大富豪。

  與拼多多隔空同頻共振的是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撈。上市僅兩年多時間,海底撈從17.8港元的發行價起步,一路勁升創出股價歷史最高,區間漲幅達到153%,市值躍至2374億港元,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身價也增到1470億港元,結結實實地坐穩了福布斯2020富豪榜上新加坡(張勇已移民新加坡)的首富位置。

  為什麼拼多多與海底撈能夠成為行業翹楚?又為什麼財富之神寵幸了黃錚與張勇?一千個人的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稍微梳理就會發現,雖然一個是線上電商平台,一個是線下餐飲企業,拼多多與海底撈的細胞基因不同,商業模式各異,融資場所也相距千山萬水,可二者卻有著異曲同工的操盤打法,技術路線更是表現出驚人的相似。

  拼拼多覆蓋的主要是四五線城市廣大的農村鄉鎮地區的用戶群體,從創世之日起黃錚就將鞏固“下沉之王”地位作為企業需要持久淬煉的基本功;海底撈起步時雖然發生過主打成都、西安甚至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路徑偏差,但最近五年卻明顯地將重心轉向三線以下城市,分布於中國內地的716家門店中,一線城市只有190家,三線以下城市門店數在去年全年同比增長65%。

  進一步細分用戶可以看到,拼多多的最主流用戶來自大學生,占比為63%,而且大學生依舊是拼多多重點向上拓展的代表性用戶,據此拼多多不斷通過“種水果”“分享免費拿”等趣味消費體驗黏合與激發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同樣,海底撈也對大學生鐘愛有加,特別推出的下午場優惠和午夜場優惠等大學生錯峰優惠活動讓大學生樂此不彼,而來自艾瑞咨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海底撈成為大學生最喜歡的火鍋品牌,喜歡的主要原因就是海底撈推出的高校學生優惠折扣活動。如今,海底撈的客群逐漸被大學生、年輕人所替代,海底撈在顧客心目中“去高端”而趨向大眾化的色彩越來越分明。

  低價是拼多多的最大亮點,千元以上的全自動洗衣機只需360多元,數千元的1.5匹單冷式移動空調999元可以拿走,哪怕是國內市場27萬元一台的Model 3,拼多多也要削價2萬多元賣給消費者。無獨有偶,今年以來海底撈推出了十八汆、撈派有面兒、佰麩私房面等多家快餐副牌,其中北京的“十八汆”均價只要9.9元、成都的撈派有面兒特色涼面僅售2.99元、鄭州的佰麩均價僅為7元。

  如何才能做到低價?除了眾所周知的通過社交拼單方式增強買方市場集體話語權和直接打通“人”與“貨”的場景關聯從而剪掉中間的廣告宣發成本外,更為重要的是拼多多努力進入了零售體系的“最後一公里”,比如建立從工廠到用戶的直連通道,減少存儲與中間商等渠道成本;尋找靠近主流物流倉的生產製造企業,並按訂單生產,降低庫存與配送成本;採取農產品直采模式,實現採購重心前移等。如出一撤,海底撈也延伸了橫向產業鏈布局,如從內部拆分出的頤海國際給全行業炒底料,蜀海國際則面向全行業提供食材定制,其中頤海國際賣給海底撈的火鍋底料毛利率只有27.5%,而售賣給第三方則達到55.7%,上下游公司都是自己人,海底撈當然能拿到比市場更低的價格,終端就能夠提供出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作為始終盯住市場的企業家們,他們表現出的商業嗅覺無疑會比常人更加的敏感,並善於從宏觀趨勢和微觀情緒的變動中發現與捕捉到商業切入口,而拼多多的黃錚與海底撈的張勇,他們則不約而同地發現了低收入階層與眾多窮人身上的商機,並針對這類消費者的偏好進行透徹解剖與精准畫像,繼而帶出了“窮人經濟”的商業景觀。

  事實上,一線城市也是富裕階層包打天下,光鮮亮麗的背後還分布著大量的低收入階層。按照李克強總理的說法,國內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而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報告也表明,當下中國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的人數高達6億,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數有9.64億人。此外,我國目前還有7億人背負著債務,其中近42%都發生了逾期,另有超過570萬人被列為失信執行人的黑名單。“窮人”在中國仍是一個較大的群體。

  當然,窮可以通過努力轉為富,但更易因許多的意外而雪上加霜,窮人群體也會因此而擴容。一場殘酷的新冠肺炎覆壓下來,企業倒閉破產接連不斷,全球與國內因此失了工作和丟了飯碗的人更是不在少數,別的不說,僅在北京,疫情發生後不到兩個月時間,專車司機從原有的14萬人猛增到37萬,而自疫情好轉復工以來,國內外賣騎手數量更是淨增60萬人之眾,這些人三成來自於餐飲、旅遊等服務業,四成來自於製造業失業的工人,兩成來自於破產的老板們,雖然新的職業可以對他們原有收入形成替代,但收入的減少卻是大概率的事情,且很難保證邊際收入不發生遞減,而在收入逼仄困境的壓力下,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減少消費,或者怎樣讓消費變得更經濟與更實惠。

  不得不強調的是,侵蝕人們工作與收入的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也在深度與廣度上改變了民眾的支出偏好。原先動輒走進餐廳豪飲暴食改為習慣性在家下廚做飯;先前動輒透支揮霍改為謹慎量入而出;原先追求穿金戴銀改為關注油鹽醬醋;先前那些需求彈性高的商品總是令人趨之若鶩,如今許多需求彈性低的商品開始讓人流連忘返。疫情重塑了公眾對財富的認知,也重建了個人與家庭的消費體系。這也就是為什麼A股市場上“一瓶醬油”比“一桶石油”更值錢、“一包榨菜”牛於“一壺白酒”的歸因所在。

  顯然,對於企業而言,不妨借鑒與學習一下拼多多與海底撈,移位到因“窮”而變和據“窮”而思的新商業賽道之上。必須明確,這個折叠的世界上,低收入階層或者窮人群體永遠會多於高收入階層與富人群體,而且經濟學早已告訴我們,“窮人”對非耐用性與彈性系數低的生活品需求在邊際上只會增強而不會削弱,同時眾多消費者對價格都會保持著持續性和一致性的高敏感度,因此企業必須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產品,有針對性地調整與優化生產與銷售准星,同時通過商業併購、品牌連鎖以及股權合作等方式打通供求產業鏈,鍛造與取得開發低價質優產品的成本優勢,並最終惠及自己,誠如鬆下幸之助所言:“我們要把人民群眾喜歡的商品做得像自來水一樣便宜,越便宜它就對企業的發展更有利!”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張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