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來十年我國勞動力供求趨勢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0-10-17 08:48:05


 
  技術進步是影響我國就業的重要變量。歷次產業革命經驗表明,技術進步會對就業產生“替代效應”,通過淘汰舊的生產方式,在短期內會對就業產生明顯的破壞。同時,廣義的技術進步也會帶來就業的“創造效應”,隨著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將帶來生產率的提高和新產品及中間產品的擴張,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綜合來看,只要生產擴張帶來的就業“創造效應”大於技術進步帶來的“替代效應”,就不會出現大規模失業問題。

  勞動力需求作為派生需求主要受經濟增長、資本及技術禀賦以及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我們預測認為,從趨勢上看,未來十年第一產業勞動力需求量將不斷下降,從2020年的1.87億下降到2030年的1.09億,第二產業從2億下降到1.6億,第三產業勞動力需求不斷增加,從3.8億增加到4.9億,綜合三次產業我們認為,到2030年勞動力需求總量約為7.6億。

  積極應對勞動力供求變化

  展望未來,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不斷深化勞動力市場改革,提高我國人力資源開發配置效率,我們擬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政策建議:

  第一,擴大勞動力供給規模,提高勞動參與率。一是研究出台延遲退休政策,以應對隨老齡化進程加快和老齡人口增加導致更多人口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情況。二是研究出台全面放開生育政策,以應對生育率下降造成的近期和長期影響,避免下一代際勞動力增長率繼續降低和青年勞動力供給不足的情況。三是健全優化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障生育配套政策,以應對總撫養比上升導致勞動年齡人口家庭負擔加重、女性及青年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減少臨近退休人員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後顧之憂。

  第二,減少就業結構性障礙,促進就業公平。一是減少就業性別、城鄉及地域歧視,重視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深入研究我國不同就業群體的特點和作用,促進就業公平。二是加強就業創業基本公共服務,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減少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中的機制障礙和求職成本。三是堅持公平正義理念,打造和諧勞動關係,支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互惠共贏。四是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礙就業創業的壁壘,加大對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保障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基本權益。

  第三,更好推動城鄉勞動力雙向流動。一是加強後疫情時代勞動力有序流動的研究,保障勞動者遷移、擇業、社保接續轉移等基本勞動權益,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和特大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二是促進農民工向現代產業工人轉變和農民向市民轉變,進一步提升基層一線勞動者工作技能,加快學習和更新傳統知識結構,通過加大人力資本投資以更好適應工業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三是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研究鄉村空心化和農村產業轉型中的就業問題,加大農、林、牧、漁等產業從業人員、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以及農村貧困勞動力等技能培訓力度,做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就業幫扶工作。

  第四,優化人力資本供給結構,提升勞動力供給質量。新時代呼喚新型勞動者。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水平,深入挖掘人口質量紅利,提升我國勞動力技能素質水平,是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一是要針對當前我國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在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同時,加大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投入,提升勞動力通用就業技能和基本職業素養。二是加快中專和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改革,以行業、崗位、職業和企業需求為導向,通過校企聯合培養、企業化定制及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勞動力供需匹配質量。三是著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招生規模,引導社會資源投入職業院校發展,增加技工供給數量。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口結構變化與就業形勢研究”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李建偉 執筆:錢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