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及推進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0-10-20 08:38:49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當前,全國各地數字經濟產業的布局往往聚焦於數字化基礎支撐產業的布局。然而,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實現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的融合,形成新的數字化產業,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重點環節,也是難點所在。同時,數字化轉型對製造業來說尤其重要。

  廣州日報發表廣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寧超喬文章認為,突破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瓶頸,重要意義堪比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插上電”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連上網”。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說,誰先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進展,就能真正推動城市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鏈條中迅速占據“高地”,實現整體城市發展的“彎道超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

  文章分析,解構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分析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能否在前端進行有力的引領和指導。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這場顛覆中,企業是最重要的主體。能否在前端有力地引領和指導企業,讓企業正確認知並主動擁抱數字化,是成功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前提。

  二是能否準確對接行業的痛點和需求。當前,存在大多數方案解決商懂技術不懂行業,或者懂行業不懂技術的供給側失衡問題。這就急切需要數字供應商,遵循市場需求,找准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要能精准地對接行業的痛點和需求。針對不同的行業,精准施策,制定專項方案,尤為重要。

  三是能否匯聚多方資源形成合力。當前,數字產業的發展,還處於政府主導為主的發展階段,社會、資本的力量尚顯不足,導致推進困難、過程緩慢。要快速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就要充分吸納社會各方特別是金融、人才等力量參與、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合力,集中多方力量攻堅克難。

  四是能否有力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工業數據涵蓋設備、產品、運營、用戶等多個方面,涉及機密數據、核心專利技術等敏感信息,在采集、存儲和應用過程中一旦洩露,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甚至會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因此,關於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和挑戰是當前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基礎問題。

  廣州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路徑

  文章指出,應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大循環的重要舉措,進行一系列工作探索和實踐。從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在政策引導、戰略任務分解、產業聚焦引領等方面取得突破,建議如下:

  一是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包括《廣州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發布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服務商推進目錄》《廣州市製造業工業互聯網規劃》《廣州市數字經濟人才發展行動計劃》等方面的內容。對未來十年內廣州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戰略和實施步驟進行統籌安排,對各製造業行業的特征、需求、轉型升級的路徑進行分類研究,明確其在未來的工業互聯網中所處的節點和作用。對重點行業,一行一策,制定廣州重點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政策方案和實操計劃。

  二是完成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任務的解構。包括建立以標識解析和5G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打造技術多樣、主體多元的平台集群;推動工業互聯網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規劃實施;完善工業互聯網產業業態;營造更加開放的國際國內交流環境等。

  三是重點打造優勢傳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產業集群。以黃埔、花都、番禺和白雲四區,作為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區域,各區選擇數字化轉型具有強烈需求的重點產業,以產業集群方式推動轉型,根據各區優勢產業集群的發育情況,有針對性地扶持專業平台、工業互聯網方案解決商的成長。

  四是健全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扶持體系。建立針對全行業、全領域、階梯式、分階段、分重點、分規模、激勵式的補貼體系。重點加大對專業型製造業平台的培育,加大對尚處於試驗驗證階段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的資金扶持。支持平台建設初期的基礎性工作,對服務商為企業提供數據采集、存儲、整理、分析、發掘、展現和應用服務的,可按照銷售總額予以補貼。加大對小微製造企業的基礎性和公益性扶持力度。多使用“免費”“優惠”的手段,鼓勵引導小微製造業、個人設計師等使用平台。由政府主導設立“廣州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基金,通過政府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參與,實現收益共享,推動數字化轉型。探索“雲服務商+銀行”合作模式,建立多方收益共享機制。支持工業互聯網平台商、服務商與銀行、保險、融資設備租賃等金融機構建立收益共享機制,開展基於平台工業大數據的新型金融服務試點示範。

  五是加快技術和人才供給,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技術的創新,尤其是要加強核心數字技術的攻關,推進數字技術的原創性研發和融合性創新。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作用,聚焦未來數字化發展方向,培育建設相關的優勢學科和專業,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基礎研究,開展校企合作定向培養數字技術人才。同時,大力引進頂尖技術人才。依托人才資源,建立數字技術高效供給體系,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