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普惠金融需破除數字鴻溝
http://www.CRNTT.com   2020-10-21 09:03:00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金融機構積極主動作為。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助力之下,普惠金融取得了明顯成效,服務可獲得性持續改善,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普惠小微貸款增長迅速,總體呈現“量增、面擴、價降”態勢。

  在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有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一些依賴傳統金融服務的老年人群體,因為不熟悉數字技術,無法使用手機APP提供的相關產品;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較少使用電子支付手段,缺乏信用記錄,無法獲得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普惠金融服務等。

  目前,各金融機構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時,很大一部分依賴於以往的信用記錄,也就是征信記錄。同時,一些特殊群體,包括偏遠地區的農民、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等,存在征信記錄較少甚至是空白的情況,無法得到相應的普惠金融服務。這部分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不容忽視,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助推下獲得迅猛發展的普惠金融必須盡快消除數字鴻溝帶來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受成本上升、行業轉型等諸多因素影響,金融機構正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一些商業銀行進一步縮減服務網點,許多線下網點提供的服務也隨之轉至線上。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必須協調推進“線上”和“線下”業務,因地制宜,對於一些社會效益明顯大於經濟效益的營業網點,要平衡好兩者的關係。

  技術發展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可能涉及服務獲得機會公平的問題。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尤其要關注特殊群體需求,降低數字鴻溝的不利影響。監管機構需要及時出台和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引導金融機構對物理網點合理布局,穩妥推進線下網點智能化改造。對具有明顯社會價值但商業價值不顯著的營業網點,可考慮給予一定補貼或激勵。

  金融機構需要優化服務流程,穩妥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對於依賴傳統金融服務的特殊群體,在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選擇的同時,設計更多人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在線上服務“不掉線”的情況下,確保線下服務“不缺位”。

  從本質上來說,消除數字鴻溝的負面影響也是普惠金融的必然要求。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帶來的福祉應該惠及更廣泛的群體,各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中要守住服務大眾的初心,這樣才能走好普惠金融未來發展之路。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陸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