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湃:美國大選 我們該如何觀察它?
http://www.CRNTT.com   2020-11-02 16:19:56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 陳沐芹。(圖片來源:會議截圖)
 
  陳沐芹還注意到,特朗普在兩次辯論重複了四次 “China’s fault”,拜登雖未在辯論中明確表態,但綜合其競選策略來看,這並不能說明民主黨在中國議題上的態度。然而從此前民主黨人對充斥著冷戰思維的“中國小組報告”的拒斥可以看出,相較於共和黨人,其對於中國議題的態度的確是相對溫和的。

  針對此問題,董慶文補充到,由於美國民眾處在一個更關心自身、家庭和社區,而非國家政治的文化背景之下,中國議題對於他們來說是相對陌生的外國議題,其認知具有可塑性,容易被建構。大選中候選人對中國議題的強調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有意引導民眾相信中國對美國的疫情現狀負有責任。

  【傳統媒體的角色】

  對於媒體在美國大選中起到的作用,董慶文指出,不斷擴寬的渠道使美國媒體在近20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傳統媒體可信度很高,一些受人尊敬的記者,如CBS的記者Walter Cronkite,其知名度和認可度大大超過美國高級政客。然而新媒體的出現和膨脹使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不得不尋求內容和形式上的轉變。在利益的驅動下,客觀性受到了不可避免的折損。目前的一些主流媒體,如CNN、紐約時報等,其報道都存主觀化傾向,甚至可以說是激進、左傾的。愈加偏激的媒體不能接受特朗普的保守主張,加之作為一個“非政客”總統的特朗普對媒體持有一種獨特的滿不在乎的態度,於是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 “推特治國”現象應運而生。此外,董慶文還強調,由於主流媒體的議程影響了社交媒體的議程,因此只通過美國的主流媒體認識美國議題的做法將使外國讀者形成認知誤區。

  【社交媒體的角色】

  提及社交媒體在大選中的角色,劉棟指出,特朗普善於利用社交媒體在其選民基本盤當中引發傳播效益。四年前,以Facebook和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新媒體第一次在美國大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年的大選中,社交媒體擴大化的影響勢必也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董慶文肯定了他的看法,他提到,自2016年到現在,社交媒體有了諸如攔截假新聞等改進,然而論及這一改進會使哪一方獲利仍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在當前不確定性交織的大選背景下,社交媒體將繼續扮演關鍵性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