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玉米短期漲價無礙糧價總體穩定
http://www.CRNTT.com   2020-11-08 08:15:23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今年以來,玉米價格呈快速上漲態勢,近期創出了近4年來的新高。筆者認為,應理性看待部分糧食品種價格階段性合理上漲。目前,糧價總體還是偏低的,玉米漲價並未超出糧食價格合理運行區間。糧食價格關乎產業效益和農民收入,也關乎物價水平和居民生活。今後要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繼續尊重市場作用,使得糧價在動態中實現總體穩定。

  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需求旺盛。生豬生產加快恢復,飼用玉米需求增加。酒精、玉米澱粉等需求也在增加,加工企業和貿易商普遍看好,收購價有所提高。二是成本增加。今年台風使得東北部分受災地區玉米出現倒伏,機收成本增加,農民有惜售心理。三是資本炒作。受疫情影響,國內外投資市場對糧食的炒作有升溫跡象。10月份以來,玉米期貨價格上漲明顯,導致現貨價格聯動上漲。

  總的看,近期玉米價格上漲是收儲制度改革以來的恢復性上漲,還未超過2014年時玉米價格的高點。而且,這種上漲主要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在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價格適當上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信息,今年玉米豐收已成定局,前期競拍玉米陸續出庫上市。另外,加上部分庫存稻穀小麥也可以用於飼料替代,供給是有保障的,玉米價格繼續上漲缺乏支撐。

  回溯以往,國家把玉米臨儲制度改為目標價格制度是因為當時玉米庫存居高不下,國內價格大幅高於進口到岸價格。目標價格制度尊重市場作用,把價格和補貼分開,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如果價格過低,將直接對農民予以補貼。該制度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不干擾和扭曲價格,有利於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實施以後,玉米價格隨行就市。可見,前幾年玉米價格下跌和近期上漲,都是市場經濟下糧食價格的正常合理波動。

  應當全面理性看待糧價合理上漲,目前我國糧價總體還是偏低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城鎮居民平均收入增長了100多倍,糧價漲了不到10倍。如今,農民在市場上賣出的原糧每斤大多1元出頭,居民購買的成品糧每斤大多2元至3元。對此,生產者和消費者總體上都可以接受。今年以來,世界糧食貿易鏈供應鏈受到衝擊,但我國糧食供應充裕、價格穩定。雖然近期玉米等個別品種價格上漲較快,但其絕對值卻很小,也不可持續,仍在合理區間內。

  糧價並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這考驗一個國家糧食戰略的智慧。糧食價格形成和調控機制恰如走鋼絲,保糧食供給和保農民收益,兩頭都要兼顧,不然就會“穀賤傷農不種糧”,到頭來反而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大局。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使優質耕地持續減少,工業化使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持續流出,種糧比較效益低導致“誰來種地”問題凸顯。在此情況下,糧食價格的形成更要綜合考慮市場供求、生產成本和產業發展等因素。比如,近期玉米價格小幅合理上漲就有助於激勵生產供給,促進市場供需平衡。

  毋庸諱言,當前我國在糧食支持保護政策和價格形成機制方面還有很大完善空間。要建立糧食生產風險基金,從糧食加工、流通、消費環節籌措,取之於糧,用之於糧,加大對農民生產糧食的支持力度;對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化給予扶持,支持發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等精深加工;建立糧食產銷利益調節補償機制,讓主產區種糧得實惠。目前,中央已出台文件要求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今後可以進一步明確增量應優先保障糧食生產。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