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下的全球基準利率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0-11-23 08:15:51


 
  歐洲:構建基於OIS的前瞻性期限利率

  2017年9月,歐盟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及部分監管機構聯合成立歐元無風險利率工作組(the Working Group on Euro Risk-Free Rates,RFR)。與英國、美國的單一替代模式不同,歐洲採取了多基準利率並存的改革模式。一方面,工作組採用瀑布法(Waterfall Methodology)對原有的歐元區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Euro Interbank Offered Rate,EURIBOR)進行改革,在專家報價體系下增設了基於實際交易的報價機制,提升了報價的可信度與可靠性。另一方面,工作組也積極培育新的替代利率。工作組最初選定了歐元區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均值(Euro Overnight Index Average,EONIA)作為替代基準利率,但後期EONIA因穩健性等原因未能通過基準測試。2018年9月,工作組宣布採用歐元短期利率(Euro Short-Term Rate,?STR)作為歐元區的無風險替代利率,?STR反映了歐元區銀行的無抵押隔夜借貸成本,是基於貨幣市場交易的每日統計信息計算得出的。2019年10月2日,歐洲中央銀行首次發布?STR和新的EONIA的利差。

  積極鼓勵向?STR轉換。雖然EONIA已經被廣泛使用,但由於其不符合歐盟基準規則,將於2022年年初停止使用,因而自2019年後工作組一直致力於加快推動EONIA向?STR的過渡。2020年2月,工作組發布報告,建議所有市場參與者盡快將EONIA產品替換為?STR產品。針對遺留的互換合同,工作組建議交易對手方自願交換對應補償,以降低轉換風險,並確定若干種自願補償方式,同時鼓勵做市商主動將?STR用於交易定價。

  受疫情影響,工作組推遲轉換及公眾咨詢時間。2020年4月17日,歐洲清算所發布聲明,受疫情影響,原計劃其成員於2020年6月22日完成的轉換?STR折價工作被推遲到2020年7月27日。此外,受疫情潛在影響,工作組計劃修改其成果交付的時間計劃。2020年10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工作組將推遲關於現金產品EURIBOR合約後備語言和觸發情況進行的公眾咨詢,咨詢於2020年11月開始,2021年1月8日截止回復。歐盟基準利率轉換進程一波三折,推進速度慢於美國和英國。受疫情衝擊,工作組再次推遲轉換及公眾咨詢時間,基準利率改革進程再次受挫。未來工作組在合約轉換、信用利差調整等方面仍需發力。

  基於OIS構建前瞻性期限利率。期限利率構建方面,歐元無風險利率工作組於2019年3月14日發布建議書,提議使用基於OIS可交易報價的方法構建前瞻性的期限利率,該方法可用作EURIBOR關聯合同的後備條款。工作組同時建議,使用回溯的方法獲得利率曲線的歷史時間序列數據。其中,EONIA的歷史風險因素可以作為?STR曲線中的歷史風險因素。構建利率曲線將很大程度上降低期限利率轉換過程中面臨的估值風險和市場風險。但目前無風險利率工作組尚未公布期限利率。

  基準利率替代進程中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全球基準利率改革已經進入倒計時,商業銀行作為主要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提供方,將面臨重大的挑戰。基於此,商業銀行需針對自身業務情況盡快制定詳盡的應對計劃,以降低2021年LIBOR退出所帶來的價值轉移與相關風險。

  首先,盡早為合約轉換做準備,以便LIBOR退出時可順利轉換為新基準利率。商業銀行應成為基準利率過渡計劃的“積極推動者”而非“被動接受者”,盡早啟動系統改造、合同文本修訂、財會稅務影響評估、定價及風控模型調整、業務策略制定等相關工作,並據此編制LIBOR轉換指引等文件,完善相應配套措施,規範指導內部LIBOR轉換的各項工作,為後期存量合約轉換預留空間以適應未來的具體改革方案。

  第一,識別、驗證、量化風險敞口,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商業銀行應進行產品風險分析,量化2021年年底到期的LIBOR產品的風險敞口,並在改革期內進行持續監控與跟蹤,以減少在整個轉型過程中的操作風險及流動性風險。

  第二,明確主要風險,更新產品的風險管理框架與準則。商業銀行需要確定LIBOR終止導致的主要風險,包括市場準備情況、業務影響、財務和法律風險等,建立測量和監測這些重大風險的流程;制定明確的戰略和時間表,定義風險和新產品(基於新的基準利率)的批准要求,更新風險管理框架,確定對所有已識別風險的緩解措施,尤其是要嚴控產品、運營和行為風險。

  第三,評估受影響業務的運營情況,確保做好新產品運營和技術準備。商業銀行應評估LIBOR在前後台的使用情況,啟動自上而下的影響分析,識別和量化跨產品、跨合同、跨過程和跨技術的影響,並將新市場數據源和新的計算方法納入IT系統。此外,應對新產品進行檢查,確保營運部門及技術供應商已做好充足準備,並開展內部測試、第三方驗證等工作。

  其次,逐步試驗開發以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DR)為參考利率的估值和風險管理系統。2020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其發布的《參與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白皮書中指出,以培育DR為重點、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和市場化利率體系。DR作為國內貨幣政策價格傳導的關鍵環節,具有基於實際交易、市場認可度高等優點,可較好地體現銀行體系流動性狀況。商業銀行應在風險控制模型、財會稅收調整等方面盡早做好準備,逐步試驗開發以DR為參考利率的估值和風險管理系統,並對現有估值模型進行評估測試。

  再次,關注在岸、離岸市場資產負債錯配,統計、監測LIBOR風險敞口。商業銀行要特別關注新的基準利率環境給資產負債管理帶來的挑戰。由於商業銀行本身發揮信用中介職能,其在業務經營中面臨資產負債在期限、幣種、數量分布等方面的結構性錯配,LIBOR替代改革加大了銀行在離岸市場的基差風險與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LIBOR和SOFR的差異性表現進一步引發了市場的擔憂。針對LIBOR與SOFR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的背離,商業銀行應定期統計LIBOR敞口,動態評估LIBOR退出的影響程度,同時保持合理的在岸美元市場和離岸美元市場的資產和負債規模,密切監測金融市場與監管環境變動,加強自身流動性管理。

  最後,確定優先級,加大基準利率改革相關領域投資支出。隨著基準利率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在產品設計、風險模型、技術、法律等眾多方面應加大投資支出。根據埃森哲(Accenture)公布的“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調整調查”,眾多受訪的金融機構低估了LIBOR過渡的難度與複雜性,其現有預算支出難以按時順利完成過渡計劃,同時金融機構在投資優先級方面也顯現出不一致性(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公司優先將資金用於產品設計,七分之一的公司計劃投資於技術)。基於此,建議商業銀行建立統一的轉型投資計劃,將法律、技術、產品三方面作為過渡期投資的第一優先梯隊,重點加大相關領域的投資力度。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  作者:邊衛紅、姜萍(中國銀行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