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雙循環”對城鎮化提出新要求
http://www.CRNTT.com   2020-11-25 07:51:59


 
  新發展格局對城鎮化發展提出新要求

  文章指出,“十四五”時期,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城鎮化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要確保國內消費持續擴大和升級。研究表明,如果農民工按照城市居民消費方式消費,人均消費支出將增長27%,這對擴大消費意義重大。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釋放巨大消費潛力,最重要的是要打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梗阻。中國城鄉要素長期單向流動,比如農村土地增值收益變成了城市的高樓大廈,金融資源從農村單向淨流出,農民工進城落戶又面臨各種限制。這就要加快戶籍制度的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鈎機制,逐步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要探索擴大土地使用權入市的用途,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要拓展使用權向外部人員流轉的空間,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第二,增強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雙循環”的樞紐功能。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對提高國民經濟循環效率,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尤為重要。依托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建立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為樞紐的經濟循環系統,促進生產要素流動、集聚和擴散,提高空間配置效率,將成為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動力源。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新形勢下大都市圈和城市群要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外資企業根植性,維護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第三,增強中心城市的創新策源功能。“十四五”時期,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特別是美國推動與中國科技脫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尤為緊迫。要加強北京、上海、合肥、深圳等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建設,推動創新體系戰略性重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布局建設基礎研究、前沿創新和生產製造相結合技術集群,構建安全的技術供給體系。

  第四,在內陸地區培育有競爭力的城市群。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要建設內陸地區城市群,釋放內陸地區發展潛力。要培育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一批重要城市群,拓展內陸地區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格局。

  第五,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隨著城市人口規模擴大和空間集中度提高,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將迅速增長。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其覆蓋面,並率先在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一體化。

  第六,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強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建設,提高教育、醫療、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