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0-12-13 08:30:27


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不僅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列為一項重點工作任務,而且將其確定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深刻認識其重大意義、本質要求和關鍵舉措,對於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任務十分重要。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軍擴文章分析,總的來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方面,隨著中國發展階段變化,中國傳統的參與國際大循環的模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和調整壓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基本模式有兩個特點:其一,從供給側來看,就是不斷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並基於國外的技術、設備及產品的可獲得性建立自己的產業體系。經過較長時期的發展和積累,目前中國的產業規模已經相當龐大,技術水平也有不小進步,但總體來看,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還是高度依賴外部。其二,從需求側來看,中國企業憑借優越的要素組合和獨特的制度環境優勢,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檔次的同時,不斷降低產品成本,物美價廉成為中國產品的代名詞,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不斷提高,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擴大。

  隨著中國發展水平提升和發展階段變化,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從供給側來看,傳統的技術進步和對外合作方式面臨調整壓力。過去,中國技術水平比較低,與先進技術差距比較大,這時對國外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不會與發達國家的產品形成競爭關係,而是會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體關係。我們雖然憑借低廉的成本優勢賺了一些辛苦錢,但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優勢賺得更多。這時不僅不會有矛盾,甚至會很受歡迎。但當中國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尤其是在有些方面還處在比較領先位置、不少產品開始形成與發達國家產品競爭關係的時候,矛盾和摩擦就會隨之而來。從需求側來看,擴大出口方面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出口份額的增加,必然伴隨著國際競爭格局的調整和變化,伴隨著國家間一些產業、企業競爭力的此消彼長。這種情況在中國發展的早期階段影響不明顯,因為那時我們的發展水平較低、經濟體量較小,但當中國達到第二大經濟體體量並仍然以相對較快的速度持續增長的時候,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矛盾和衝突也會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中國發展水平提升和發展階段變化,也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形成了新的發展優勢和潛力,從而為我們克服挑戰、保持經濟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除了擁有巨大和快速成長的內部消費和投資需求市場這一基本優勢外,所具有的獨特的超大規模性優勢亦十分明顯。

  隨著中國發展水平提升和發展階段變化,一方面,中國傳統的曾經十分有效且作出巨大貢獻的參與國際大循環的模式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越來越大的調整壓力;另一方面,發展階段變化也使我們形成了巨大而獨特的內部發展優勢和潛力,為應對挑戰提供了有利條件。只有從中國發展階段變化的角度來分析和認識,我們才能夠深刻理解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的深刻含義。

  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任務和本質要求

  文章表示,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所需完成的主要任務,《建議》從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和拓展投資空間等幾個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完成好兩大核心任務。一是進一步加大擴內需力度,更充分地釋放內需潛力,使內需在支撐今後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補齊中國發展中的諸多弱項、短板,進一步增強中國發展的韌性和安全性。

  加大擴內需力度並不是一個新的要求和舉措,只不過在新的形勢下更加重要和緊迫。按照《建議》部署,新形勢下進一步擴大內需,要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二是通過改革釋放需求潛力。比如,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和優化收入分配關係,不斷釋放消費需求潛力;通過深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場改革,進一步釋放投資需求潛力等。三是處理好釋放內部潛力與擴大開放的關係。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與擴大對外開放並不是相互矛盾或相互替代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內循環更加暢通了,內部優勢和潛力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既有利於中國更好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和促進全球增長,也有利於提升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優勢和能力,從而對更好地做好對外開放和擴大外需工作起到強有力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反之亦然,繼續堅持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也能為我們更好更有效地暢通國內循環和釋放內部發展潛力創造更好的條件。

  從供給側來看,我們必須加大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的自主創新和集中攻關力度,必須著力解決核心技術、核心設備和關鍵元器件受制於人的情況。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在創新發展方面也積累和形成了諸多新的優勢和潛力,有待充分發揮。但自主創新和集中攻關決不等於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以我為主地充分吸收和利用國際資源的開放創新。自主創新也絕不意味著我們要在每個領域或環節上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那樣既無可能也無必要,而是在充分發揮和利用中國基礎和優勢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關鍵和核心技術方面取得優勢,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利用的關係。在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同時,按照《建議》要求,要加快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