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要善於把身邊先進典型融入思政課
http://www.CRNTT.com   2020-12-18 00:26:31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網評:要善於把身邊先進典型融入思政課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純銀 

  在日前召開的2020年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現場推進會上,教育部宣布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12月月15日《中國青年報》)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幫助大中小學生完善素質、提升人格、激發生命激情和創造力的職責。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理論系教授石雲霞曾坦言,目前在我國的思想政治課上,從定義到定義、從理論到理論,既枯燥又抽象,往往不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其效果可想而知。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秀華對此也深有體會:自覺的理論創新精神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尤為重要,沒有理論創新和創造性地理解與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新時期我們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就無法逃脫照本宣科的教條化命運,也就無法吸引人、說服人。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如果仍然依靠形式呆板,缺乏創新性的“一支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單一說教以及過分依賴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滲透力的書本教育的手段,完全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各類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斷創新,善於把身邊先進典型融入思政課,加強針對性,以幫助解決大中小學生成長道路上遭遇的理論問題、實際問題。尤其根據不同學段學生成長規律,基於不同學段認知能力,統籌定位各學段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處理好“全程貫穿”和“學段貫穿”的關係,做到有機銜接、各有側重,體現由低到高、由淺入深、螺旋上升、有機統一。

  如已故的申泮文院士,生前不僅帶頭上講台教給學生書本知識,還引導學生做人。他對學生說:科學是一柄雙刃劍,可以造福人類,推動社會進步,也可以帶來危害。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是為人民謀福利。“科學沒有國籍,可是科學家有祖國,應該為祖國人民服務,自己的工作不能脫離人民。這是一個科學家、化學家應該有的社會責任。”“要懂得,你們勤奮的目的是為了祖國,為了人民,這樣你是永遠有準備的,一個機會來了就能抓住,有了機會就可以上進。”講到這裡,申泮文以著名科學家王淦昌院士“以身許國”、袁隆平院士“做事先做人”以及南開校友鄒承魯院士勇當“科學道德衛士”的故事,勉勵青年人愛國和努力學習。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