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郊鄉鎮不能淪為山寨食品傾銷地
http://www.CRNTT.com   2021-01-13 11:22:33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最近,根據央視財經報道,在昆明新廣豐批發市場有不少山寨食品,大白兔變身小白牛,士力架變身克力佳,一些品牌飲料也紛紛被“山寨”。當地商戶說,山寨食品大多銷往城郊和鄉鎮,過年前一天能賣出上百箱,令人心憂。

  受疫情影響,春節人們的走親訪友活動會減少,但食品飲料這樣的快消品需求依然旺盛,農村也不例外。城郊鄉鎮的人們,採購依賴集市攤販或街邊商店,這些地方常從批發市場進貨,如果盡是山寨食品,甚至“三無”食品,那將給消費者埋下巨大的健康隱患。

  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三無”食品明顯違反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規定。由於“三無”食品認定標準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採取即時措施,控制食品銷售流通,有力懲處違法分子。

  山寨食品並非都是“三無”食品,有的是模仿商標字體、樣式及讀音,然後對包裝做些手腳,混淆視聽。在這種情形下,監管執法可能遭遇阻力,需要正規廠家配合提交商標、包裝專利的證據材料。即便正規廠家和山寨廠家對壘法庭,結果也難料。法院審理並非只看標識間的異同,還要劃定相關市場,考慮對有關消費者的實際影響,侵權責任很難快速認定。

  城郊鄉鎮是監管力量的薄弱地帶。如今山寨手段愈加“高超”,城郊鄉鎮消費者缺乏辨識能力,極易成為山寨食品受害者。

  品牌的奠定,主要基於產品和消費者的互動。品牌代表規範的生產、嚴格的品控,以及廠家的心血付出。山寨食品企圖繞過孕育品牌的艱辛過程,直接以高仿“蹭”正品的影響力,這種不勞而獲的行徑本該譴責。

  此外,山寨產品本身質量堪憂。它們價格或許低,但性價比不一定高,追求低價意味著無法保障品質。有人覺得食品飲料是快消品,甚至覺得維權劃不來,但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健康傷害。

  電商平台數據顯示,三至五線城市和鄉村下沉市場有更快的消費增長趨勢,“小鎮青年”已成為新的消費主體。這決定山寨食品終將走向末路。其實,那些植根本地市場的山寨品牌,本有機會走差異路線,與知名品牌“分庭抗禮”,但走入短視模仿的岔路,錯失發展良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