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孫明春:不能對疫苗推動經濟復甦過於樂觀
http://www.CRNTT.com   2021-01-31 09:56:00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剛剛過去的2020年,被形容為"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經歷了新冠肺炎肆虐、地緣政局動蕩、經濟大幅波動等考驗.....不過,隨著疫苗推出和應用,全球經濟或將迎來復甦的曙光。

  然而,希望很美好,但全球目前對疫苗的效果以及病毒變異的速度仍處於摸索階段。整體而言,全球在後疫情時代的2021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下一步將何去何從?對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中國而言,在2021年是否將繼續引領世界復甦的腳步?今年中國GDP增速是否能繼續保持一枝獨秀、遙遙領先?投資者又該如何從中搶抓時機進行投資布局?

  就上述一系列問題,《投資者網》專訪了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

  孫明春,曾先後任職於雷曼兄弟、野村、大和等外資投行,分別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及中國研究部主管等職務,在宏觀經濟政策研究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

  疫苗推動復甦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約4%—5%。"孫明春向《投資者網》介紹說。

  他表示,雖然受新冠疫情衝擊,但中國經濟表現出極強的韌性,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只有中國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其他主要經濟增速都處於負增長,"展望2021年,伴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大經濟體的政策、投資等將回歸正軌,企業經濟不斷復甦向好,預期各國經濟會出現較大反彈。"

  在"後疫情時代",疫苗接種的成功與否,與全球經濟的復甦息息相關。對此,不少經濟學家、研究機構發表觀點認為,疫苗的推廣接種對今年全球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疫苗的出現將令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同時,疫苗對於對外開放、國際交流都有一定影響。"孫明春認為。

  但他也不無擔憂,"首先,疫苗會以多快的速度在全球發達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中推廣和接種;其次,疫苗的有效性有多高;再者,疫苗對於病毒變種的抵抗力有多大,是否會像普通感冒醫療打了就管用,還是會幾天後出現變異,需重新進行研發?因此,就現在而言,全球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情況下,我們對於經濟還不能過於樂觀。"

  孫明春向《投資者網》表示,"在經濟面臨極大不確定性的形勢下,很難預期全球其他大國經濟能否回歸至2019年前的水平,尤其是像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可能到2021年年底,其經濟活動水平依然恢復不到2019年水平,它需要更長的時間,預計2022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前的的水平。因此,綜合來看,在如今全球經濟出現反彈的市場共識下,我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整體表現肯定超過2020年,但這並不值得過於樂觀,我們仍要多關注經濟復甦中可能遇到的各式各樣的風險與挑戰。"

  在全球動蕩局勢的大背景下,美國大選的激烈競爭亦吸引全球廣泛關注,最終以拜登勝選告終。不過,美國新一屆政府上台後將會帶來的新動向,又將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拜登採取的政策不會比特朗普受更極端;其次,從特朗普時期的極端態度轉向溫和態度,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沒有大家預想的快,一方面,它有可能會基於特朗普現有政策作為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需要中國作出更多的承諾或行動;另一方面,或許只有中國做出更多的回應,拜登政府才有可能把特朗普的極端政策逐漸轉變回正軌。"孫明春表示,"因此,某種意義上講,我認為我們不能過多的期望拜登上台後,在經濟方面會得到一個特別直接的利好影響。"

  孫明春強調,比較值得期待的是,拜登上台後中美之間在未來可能會恢復一些溝通交流的對話機制,為未來3至4年的中美關係正常化鋪路。同時,短期來看,2021年中國將從中得到受益,預期年內可能會有部分關稅會下調。

  中國經濟更上一層樓:回歸7%—8%

  回顧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對2021年中國經濟的預測中,目前不少機構,包括德銀、大摩、高盛等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均在7%—9%。

  就此,孫明春向《投資者網》表示,"我預期是中國經濟2021年將增長7%—8%。"

  孫明春對於中國經濟2021年走勢持樂觀的態度,"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第一時間採取的防疫及管控工作都得到外界認同,中國也是在全球經濟體中最早復甦的國家,海外由於受疫情衝擊,供應鏈受到影響,許多訂單從海外流向國內,中國出口在去年整體表現超過預期,而我們也留意到,除了中國外,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更令人擔憂。"

  孫明春進一步分析指出,原因在於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比如海外疫情多長時間能得到控制,從疫苗投入應用到推廣再到大面積接種需要多長時間,上半年全球疫情是否仍存變數等等。就外部而言,一個不確定性是經濟在後疫情時代何時能恢復正常?疫情若逐漸得到控制,中國在今年因疫情拿到的訂單或將隨著海外供應鏈恢復而出現下降,"綜合來看,預期中國明年經濟依延續高增長態勢,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中的一大亮點,但除此之外,我們依然要多關注背後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孫明春認為,中國經濟同時還有兩大看點:一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RCEP由東盟於2012年發起,歷時八年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的協定),它不僅是中國經濟融合和對外開放一個重大機遇,還能對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其助推作用;二是在中國"十四五"規劃中,承諾的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孫明春向《投資者網》指出,"碳中和目標是一個長期目標,存在很大挑戰。從經濟增長角度而言,中國經濟增長仍處於高增長狀態,碳排放依然會增加,而當下為實現目標,經濟增長帶來的碳排放量不但不要增加,還要在2060年的把它實現淨排放為0。這意味著,一方面中國需要將現有的碳排放量降下去,包括新增加的經濟增長出現的碳排放量。因此,雖然新目標提出至2060年,有40年的時間,但這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這也是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2014年,中國展開一輪環境污染治理,六年後,中國環境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在未來也將呈現這樣的趨勢,但這是一個長期任務,我們可以將大目標分解至一年一年來逐漸實現。"孫明春表示,"正如'十四五規劃'中所言,預期節能減排領域在未來將出現較多的規劃,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逐漸凸顯,與此同時,關於碳中性的承諾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行業變革都具有非常大的意義,但需指出的是,這個目標存在利弊優勢,新目標在推動經濟邁向轉型步伐時,亦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有些行業可能會因此而催生或者發展壯大,有些行業或將被淘汰。因此,未來RCEP和碳中和兩大亮點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對於中國2021年的經濟展望,孫明春用"回歸正軌,更上一層樓"以表祝願,希望中國經濟不只是水平提升,經濟質量也能再上一個階梯。

  財政貨幣政策的"積極+略緊"組合

  央行對於2021年的工作任務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准、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從2018年的"合理充裕"到"合理適度",這一轉變背後釋放了什麼信號?同時,隨著國內經濟逐漸復甦,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2021年將如何發力?

  "貨幣政策,當前的共識是今年的貨幣政策會偏緊一些。"孫明春表示,"事實上,貨幣政策在這幾年一直都保持這比較適度的政策,基於此,我們很難預測明年它到底是寬鬆還是偏緊的程度,基本上M2減GDP的增長這幾年都處在0附近波動,而2020年由於疫情突發、大環境的特殊性,增加了一定的貨幣投放,M2增加10%以上。但與之對應的是GDP的下降,甚至出現了一些收縮,因此,去年的M2減GDP的缺口表現更大,但今年由於各行業基數等原因,預期GDP增長可能在7%~8%以上,假如通貨不緊縮或者存在略有通脹,可能會達到8%~9%或者8%~10%水平。"

  孫明春指出, 今年M2即便是處於10左右水平,超額流動性總體水平也在0~2附近,同時,還有去杠杆防風險的三大攻堅戰目標,預計2021年的貨幣政策將呈現出"既不會很緊、也不會很鬆"的狀態,但整體會比今年緊,"由於央行具有高度靈活性、務實性、適度原則,因此,如果2021年經濟向好,我認為央行確實沒有再寬鬆的必要,而如果說今年海外復甦不及預期,國際金融市場由於債務危機引發金融市場的波動,也不排除出現其他的情況,但整體上,央行在過去4年來都秉持著一個比較適度的政策。"

  除了貨幣政策外,財政政策在今年將出現哪些變化,亦成為眾人熱議的話題。

  "預期2021年財政政策會比較積極,但程度不會高於2020年。事實上,我認為今年的財政政策可以更積極一些,尤其是家庭部門,可以給予一些中級收入的家庭更多的支持。"孫明春認為,"今年的財政政策一方面不能太早的退出,另一方面要做好靈活應對的準備,對中小企業、困難家庭起到金融支柱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