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致敬自強不息的“春運母親”
http://www.CRNTT.com   2021-02-04 00:20:02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網評:致敬自強不息的“春運母親”

  來源:東方網 作者:楊朝清

  2010年1月30日,新華社記者周科在南昌火車站廣場拍下了這樣一張照片:一位年輕母親,背上巨大的行囊壓彎了她的身軀,手裡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攬在右臂中的嬰孩整潔而溫暖。抬頭前行的年輕母親面色紅潤,一雙大眼睛堅定有力。經過多方努力,11年前那位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已經成功脫貧。(2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春運最大的意義在於實現合家團圓。11年前,老家在四川涼山的彝族人巴木玉布木因為貧瘠的土地“不養人”,第一次選擇了外出打工,在江西南昌一家燒磚廠搬磚。雖然打工一個月只能掙五六百元,但比家裡種地要強。結束了幾個月的打工生活,巴木玉布木背負大包、懷抱嬰孩匆忙趕車,在不經意間被攝影師的鏡頭定格,成為著名的“春運表情”。

  真誠的態度,真實的力量,是文藝創作的根本。“春運母親”之所以打動人心,在於它不僅記錄了普通勞動者的負重前行,也傳遞了“無論生活多難,我們都要勇敢向前”的篤定與勇毅。說到底,“春運母親”只是許多把生活扛在肩上、把希望摟在懷裡的中國人的一個縮影, 嘴裡叼著一根煙、一手扛著沉重的貨物、一手牽著自己剛剛學會走路的兒子的山城“棒棒”冉光輝同樣打動了我們。

  十餘年的時光過去,“棒棒”冉光輝在重慶扛出了一套商品房,“春運母親”巴木玉布木一家的年收入也達到了10萬元,從土坯房搬進了鋼筋水泥結構的新房。“春運母親”命運的改變,既有深入推進精准扶貧政策的因素,也有個體努力拼搏的因素。作為扶貧對象,巴木玉布木一家在醫療、教育、建房等多方面得到了“制度補血”;通過學習培訓,煙葉從半山腰的石頭堆裡露出頭來;利用農閑時節,巴木玉布木夫婦外出打工……如今頓頓都有大米飯,有蔬菜也有肉吃,“春運母親”篤定的眼光和甜美的笑容一如從前。

  面對生活的苦難,不放棄不屈服的,有許多像“春運母親”一樣的普通人。在貴州貴陽,生意最好的時候, “背肉漢”朱啟伍一早晨要背30多頭豬,總計有上萬斤;在上海,月收入早已經過萬的“獨腿外賣員目標攢一百萬”;為了給父母減輕負擔,“清華學子工地搬磚”……“春運母親”被標簽化、符號化,成為所有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笑對艱難歲月的普通人的代言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