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卡在哪裡,就突破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21-02-28 23:43:54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重型燃機的誕生,對中國能源安全和國防安全意義重大,也標誌著中國在“卡脖子”問題清單的解決進度上再昂首邁進一步。它不僅驅動了大型裝備,一掃多年受制於人的困境,更讓中國其他領域的攻關人員堅定了信心。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多年耕耘,中國在重大核心技術上屢獲突破。從長期依賴進口芳烴生產技術,到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的國家;電網領域從被超高壓技術卡脖子,到突破超高壓搞定特高壓;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這些驕人成就的取得,其成功路徑為我們更進一步提供了寶貴經驗。

  致敬創新,致敬背後艱辛付出的科研人員。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去年底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多年保持穩步上升勢頭,於2019年升至世界第14位,並在2020年繼續保持這一位次,為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的創新成果令世界矚目。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多年磨一劍,中國科研人員義無反顧、破釜沉舟,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堅持,使中國在多個關鍵領域挺直腰杆、自立自強,更激勵了全社會在各領域攻堅破難,鼓舞了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每一個你我。

  產學研深度融合,學界業界聯手攻堅。重型燃機自主研發依靠的校企協同模式,是我們解決這類問題的絕佳路徑之一。研究與實用從來不是割裂的,正如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總是相伴相隨。教育部於去年正式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建立國家重點支持的學科專業清單,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和推進科技創新作出貢獻,並宣布與國家發改委等聯合打造國家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此指導下要勇挑重擔,充分激發創新潛力,科研教育需要更緊密結合產業革新,一線產業、重點企業更應關注前沿理論發展,立足基礎規律演進,共同努力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

  保持清醒與定力,再接再厲更上層樓。我們在為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時,也不能止步、滿足於此。我們取得“零的突破”的許多成果,與迭代多年的國外先進技術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從無到有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不僅要有,還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我們仍需要保持清醒與定力。高科技人才緊缺或斷層問題依然嚴峻,教育評價體系與行業應用的匹配度仍需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成熟度還要再進一步,應該認識到,高科技獨立自主之路依舊道阻且長。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我們有決心、有信心,也有恒心,以拓荒牛精神在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上不斷乘風破浪、勇攀高峰!(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