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21-03-11 07:32:10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表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在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實體經濟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

  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

  “要以制定‘十四五’規劃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特點的科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益春說。

  據介紹,通過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產生的專利往往是最值錢的核心專利和基礎專利。但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不知道這些專利的商業價值在哪裡。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建議,要進一步夯實知識產權保護根基,加快建立新業態高質量知識產權評估指標體系,引導新業態企業提升知識產權質量。

  “要鼓勵企業與專業機構深入開展合作,做好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知識產權布局。同時,還要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法規體系,提升重大知識產權風險協同應對能力。”陳曉紅委員說。

  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當前,5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快速發展,製造業將進一步加快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

  以工程機械為例,隨著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及產業鏈深度調整,我國工程機械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董事長劉飛香表示,工程機械從生產製造到售後服務需要跨行業、跨地域,在生產效率、運營成本、實施進度、售後服務等多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可以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可信、高效等技術特點,構建工程機械行業產業區塊鏈,推動相關企業上鏈,建立高效協同生態。”

  “中國是建築業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市場。但目前我國建築業大而不優,落後的施工手段和方式制約了行業效率的提升。”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表示,建築行業是數字化、自動化程度較低的傳統行業之一,在產業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已成為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因此,要大力支持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研發應用,鼓勵行業重點企業加大相關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的重點攻關。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還需各類配套制度及金融服務的支持。“去年,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我們的科研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營收和利潤取得喜人成績。”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趙萍表示,未來,將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實現主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形成可持續的原始創新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在許多代表委員看來,科技是現代經濟的心臟,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讓資金暢達科技領域、支持科技創新是銀行業保險業的重要使命。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韓沂表示,目前銀行業保險業支持科技創新尚存許多痛點難點,這其中既有機構內部原因,也有外部環境不完善等因素。

  韓沂委員建議,各級國資管理部門要對科技金融業務進行績效考核,同時推動銀行優化內部績效考核設置。不僅如此,相關部門還應對科技企業進一步提供信貸支持。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銀行業應進一步瞄准新發展格局中的‘消費升級、中國製造、新基建、區域戰略、高科技、城鎮化’等關鍵領域,著力增強本領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說。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錢箐旎、姚進、梁睿、劉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