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平台企業發展不應偏離互聯網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21-03-15 09:40:58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如何加強互聯網平台經濟及相關領域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推動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健康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這一話題備受關注。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國家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堅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依法”和“規範”,這兩個耳熟能詳的簡單詞語,道出了平台企業發展的根本前提。

  經濟日報發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文章稱,回溯歷史,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從此開啟互聯網時代。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0.4%。近27年來,中國互聯網迅猛發展,全方位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為社會建設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活力。毋庸置疑,在這一過程中,基於互聯網科技創新而誕生的平台企業功不可沒。同時,它們也通過一個個令人們羨慕嫉妒恨的“創富神話”分享了巨大的發展紅利。

  近年來,資本瘋狂“燒錢”比拼,持續攻城略地,互聯網巨頭們儼然已在相關領域“各領風騷”。然而,世上事總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隨著平台競爭進入白熱化,限制競爭、價格歧視、獨家交易權、數據拒接入等涉嫌壟斷的問題與日俱增,“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現象引發公眾強烈不滿。這種“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行業創新發展。

  文章指出,社會需要競爭,需要創新的出現,而壟斷就是創新前進中的阻擋器。巨頭們熱衷於劃分和占據“領地”,建構“行業壁壘”和打造“閉環生態”,這其實是在拋棄互聯網精神。互聯網從誕生之初就具有著開放、平等、協作、快速、分享等精神特質,這是互聯網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以此為基礎的新經濟發展的命脈。當下,強化互聯網平台反壟斷監管,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互聯網平台相關的數據標準,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規,從而構建起完整的互聯網反壟斷監管體系。

  文章認為,反壟斷的核心是鼓勵競爭,兼顧公平。要認識到反壟斷與做大做強平台經濟並不矛盾,反壟斷更不是要扼殺互聯網平台的創新基因,而是為了促進其健康發展。要處理好反壟斷與鼓勵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健康發展的關係,一是要適度而不過激,不能一棍子打死;二是要糾偏而不轉向,加強監管應有利於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三是要節制而不是打擊,加強監管強調的是對資本無序擴張的節制,並不是簡單的打擊資本。

  掌握核心技術,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我們的必由之路。對平台企業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巨頭來說,也是時候回歸初心了。互聯網企業擁有豐厚的資金、優秀的人才和大量的用戶,理應成為攻克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夯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力軍。互聯網平台企業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助力實體經濟良性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創新福利上下功夫,真正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社會財富的創造者,這樣才能在發展中保持生命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