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五個著力點
http://www.CRNTT.com   2021-03-23 08:59:03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並對相關工作作出總體規劃與部署。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體現了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

  光明日報發表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袁維海、邵明文章認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抓手。當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回應人民群眾期待,應著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著力堅持價值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建設包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以正確的價值觀教化人、培育人、塑造人,從而為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必然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因此,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各項工作中,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優質內容產品,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著力把握民眾需求。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送電影下鄉、送戲下鄉要有觀眾,圖書館、農家書屋要有讀者,否則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就難以充分發揮效益。為此,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要充分徵詢人民群眾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公共文化設施的選址,應當徵求公眾意見”,“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有公眾參與的公共文化設施使用效能考核評價制度”。政府要善於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更好地對接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例如,安徽省六安市引入文化企業皖新傳媒,由其負責運營六安市圖書館,充分發揮其熟悉讀者需求的業務優勢,向群眾提供更具適應性的服務項目,包括“膠囊書房”“行走的辦公室”“讀者餐廳”“母嬰室”等,滿足讀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到館客流量穩居全省公共圖書館第一位。

  著力強化城鄉統籌。應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特別是加強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讓村村、鄉鄉、縣縣都可以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把農村的小喇叭、小廣播建起來,深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鄉鎮綜合站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面向農村提供的圖書、報刊、電影等公共文化產品應符合農村特點和需求,提高針對性和時效性。加強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發掘、培養文化骨幹,加強政治、業務、管理能力培訓,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激勵機制。

  著力發揮資源優勢。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未曾中斷的文明,孕育了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應加強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充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活力。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華麗綻放,是我們擁有的寶貴文化財富。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立足於對上述文化資源的發掘、闡釋、弘揚,達到更高的精神高度。

  著力促進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服務能夠在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水平。公共文化服務得以實現的重要載體,包括圖書、影視、戲曲等,很多都是文化產業的產成品,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也是文化產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二者存在融合發展的廣闊空間。安徽省銅陵市政府與新華發行集團共建的銅陵新華書店圖書館店,在全國首創實體書店與公共圖書館協同運營的新模式,是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此外,政府公益性文化資金也可以適時、適當地對人民群眾購買圖書、電子文獻、數字電視內容等給予補貼,從而撬動文化消費,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形成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良性態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