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新發展格局中為中國“雙鏈”融合發展先行探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3-24 08:52:00


 
  2.深圳應為中國“雙鏈”融合發展探路

  深圳是全球為數不多的“雙鏈”聚合形成優勢的城市。經濟特區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率先打開國門,承接國際產業的梯度轉移,順勢而上,由低端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起步,加入了全球產業鏈條,形成了“外資-外貿-外匯”的開放型經濟良性循環。在90年代,深圳借力發力,在IT等優勢產業中,升級加入全球創新鏈條,實現了“低端-中端-高端”的雙鏈聚合。

  2000年以後,深圳堅持以民營科技企業為主體,配置國際資源,開展國際合作,申請國際專利,開發國際市場,連續多年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評為全球創新聚集城市的第二位。同時,培育出華為、中興通訊、騰訊、平安保險、招商銀行、邁瑞醫療、大疆無人機、優必選機器人、柔宇科技等一批國際化創新企業。深圳已成為全球“雙鏈”聚合嶄露頭角的優秀生。

  近年來,深圳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目前,深圳擁有創新載體2693家,其中國家級129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17年全國第一。深圳先後獲批建設全國首批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新型顯示器件、智能製造裝備、人工智能3個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深圳擁有世界500強企業8家,科技企業5萬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650家,其中產值超千億元7家,超百億元44家。2020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達4893億元。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3D打印設備、民用無人機、化學藥品原藥、金屬切削機床及工業機器人,分別增長200%、144%、111%、82%、65%和44%。深圳力爭到2025年,電子信息製造業產值突破3萬億元,高端裝備製造業產值近1萬億元,在生物醫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培育出千億元產業集群。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要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深圳要在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

  新的發展格局呼喚新的使命擔當。因此,在“十四五”發展中,深圳應該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為中國的“雙鏈”融合發展先行探路。

  深圳應該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動力,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型的開放,在全球聚合創新要素,打造國家級、全球化的基礎研究平台,與香港深度合作,發展全球離岸研發基地,建造國際化“創新自由港”。降低產業鏈與創新鏈的市場接續成本和制度摩擦成本,疏通造成“雙鏈”融合梗阻的“堵點”,激發更多的創新紅利外溢至相關產業 ,實現“雙鏈”高水平動態平衡,以“雙鏈”融合托起高質量發展的底盤。

  深圳應該繼續以企業為主體,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提升生產要素配置的能級和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製造、5G場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技術創新、路徑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提高產業發展的彈性、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長期以來,深圳已經在IT的硬件和軟件發展方面形成產業和創新優勢,“十四五”期間,深圳應該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將“雙鏈”融合突破的重點集中在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兩大領域,推動這兩大領域的“雙鏈“融合發展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面。應該利用深圳的技術、市場、規劃和財政優勢,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特區立法,探索建立數字資產的產權制度和定價機制,率先建立中國數字資產交易所,建立場內交易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及監管模式,利用金融科技的融合創新,完善公鑰基礎設施,創新數字化交換、投資和儲備功能,降低信用成本,提升安全價值。同時,發展“新基建”“新硬件”和“數字貿易”等新產業形態,創建包括政務、教育、醫療、交通、社區、社保、安全在內的智慧型超大城市的現代公共服務和治理系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