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強糧食市場預期管理
http://www.CRNTT.com   2021-04-04 08:29:10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強化糧食市場預期管理,根本解決之道在於練好內功,確保糧食穩定供應。應不斷完善糧食儲備制度,優化儲備糧品種結構,管理好“大國糧倉”,確保儲糧安全。還要加強與糧食出口國合作,開辟多元化進口渠道,增強國際市場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確保糧食進口安全。

  近期,全球糧食價格和食品價格漲幅較大,這主要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糧價上漲預期,並叠加全球流動性過剩和地緣政治波動引發的,並非因糧食供求基本面發生變化所致。對我國而言,當前最要緊的是加強糧食市場預期管理,積極有效引導預期,維護糧食市場穩定,避免國際糧價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從經濟學理論來看,糧食供求關係是影響糧價波動的最重要因素,政策因素、自然災害、心理預期、投機炒作、流動性過剩等因素也會誘發糧食價格上漲。從目前來看,全球糧食生產連續多年豐收,口糧、飼料糧等傳統需求沒有出現異常增長,糧食供需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改變了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市場預期。

  市場預期實際上是市場主體對未來經濟行為的判斷或者事前預估。市場預期糧價上漲或者下跌,會直接影響投資行為和消費行為,進而影響糧食市場的走勢。在理想的狀態下,糧食生產者、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做決定時會基於“理性預期”。但是,當投機者預期糧價上漲,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時,投資行為往往會喪失理性。業已形成的漲價預期,導致市場出現投機者囤積糧食、消費者超前購買、生產者惜售等情況,市場糧食交易量減少,造成糧食市場供不應求的假象。

  就國內而言,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有保障,糧食供需基本面良好。但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在生豬產業快速恢復、玉米產需缺口擴大、臨儲玉米見底的情況下,市場預期糧價上漲,出現糧食企業囤積糧食、農民惜售的問題,大豆、玉米、小麥、稻穀乃至食用油價格全面上漲,玉米價格漲幅超過50%。

  糧食價格波動是常態,但糧食價格劇烈波動會影響糧食市場走勢,進而會影響糧食安全。因此,必須加強市場風險預期管理,構建對糧食市場的良好預期,避免非理性預期帶來市場非理性波動,對衝當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防止市場供應斷檔價格上漲影響低收入者食物安全,預防下一輪糧食超量供給帶來銷售和收儲壓力。

  做好市場預期管理已經成為我國實施糧食宏觀調控、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去年以來,針對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的情況,有關部門不斷強化糧食市場預期管理,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市場溝通,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避免市場誤讀和擾動,有效防止糧價上漲引發的恐慌情緒蔓延,在穩供給、穩市場、穩預期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強化糧食市場預警和監測,強化糧油市場供求形勢和價格走勢分析研判,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並採取措施妥善處置。主動發布糧油供求和價格等信息,嚴厲打擊以次充好、囤積居奇、操縱價格、造謠傳謠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開透明、規範有序的糧食流通環境。

  強化糧食市場預期管理,根本解決之道在於練好內功,確保糧食穩定供應。通過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確保糧食穩產增產,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應不斷完善糧食儲備制度,優化儲備糧品種結構,管理好“大國糧倉”,確保儲糧安全。還要加強與糧食出口國合作,開辟多元化進口渠道,增強國際市場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確保糧食進口安全。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