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動構建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中國主張
http://www.CRNTT.com   2021-04-28 08:50:05


中國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於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這是努力推動構建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體現了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華文明,彰顯了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中國網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高玉林文章稱,全球環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自進入工業文明以來,人類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平衡,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使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雪上加霜。氣候變化帶給人類的挑戰從未如此嚴峻,全球環境治理的需要從未如此迫切。

  文章表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堅持綠色發展,要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堅持系統治理,要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後代的責任,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多邊主義,要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實現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所作的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而發達國家也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

  文章指出,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去年中國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

  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但要看到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合作並非一帆風順,依然有個別國家不合意就退出、合意就重返。合作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有力武器。氣候變化帶給人類的挑戰是現實的、深刻的、長遠的。要攜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責;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只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人類必將能夠應對好全球氣候環境挑戰,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留給子孫後代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