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提振信心促工業全面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21-04-28 08:50:38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一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持續回升至109.9,工業生產、效益、貿易等主要指標均持續向好,其中新產業和新產品的快速成長成為工業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兩化融合效果凸顯。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31.2%和39.9%,均大幅高於全部工業平均水平。智能化數字化低碳化改造提速。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微型計算機設備等新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1倍、1.1倍和73.6%,兩年平均增速都超過兩位數。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呂慶喆文章分析,強勁復甦的同時,工業領域也顯現一些階段性、結構性恢復不平衡現象。一是製造業投資恢復緩慢。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9.8%,兩年平均下降2.0%,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長2.9%。二是消費品製造業恢復相對較慢。尤其是與可選消費、文體娛樂密切相關的紡織服裝服飾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製造業投資的相對疲弱體現了企業在投資信心上仍有一定顧慮,而消費品製造業受制於國內消費需求尚未完全恢復。不過,工業經濟具有較強的韌性和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短期的不平衡不影響工業長期向好的態勢。

  文章認為,短期來看,多重積極因素支撐製造業投資和消費品製造業復甦。一是製造業景氣度顯著回升,企業投資意願顯著增強。一季度,製造業企業景氣指數達143.8,比上年四季度大幅回升12.6點,製造業投資意願指數達103.1。二是產需兩旺,製造業企業增資擴產的需求增加。一季度,工業訂貨景氣指數為113.2,連續4個季度回升且高於近年同期水平,出口訂貨景氣指數亦持續回升至臨界值。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9%和53.6%,高於上月2.0個和2.1個百分點。三是工業企業利潤快速修復,投資活力提高。產銷兩旺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改善企業效益。1月份至2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單位成本降至82.9元,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實現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1.8倍,兩年平均增長31.2%,企業盈利水平的大幅改善將為企業落實投資意願提供有力支撐。四是內需恢復勢頭不斷鞏固,助力消費品製造業快速恢復。隨著疫苗接種率的穩步提升,國內消費逐步釋放。文化旅遊、娛樂消費的穩步復甦將帶動相關製造業持續恢復。清明小長假期間,全國國內旅遊出游人數恢復到疫情前同期的94.5%。

  長期來看,製造業投資和消費品製造業都面臨良好的政策環境。“十四五”規劃強調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在此背景下,在“兩新一重”、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等領域,將有大量的投資空間,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將繼續快速增長,成為製造業投資的主要動力。同時,“十四五”規劃提出將全面促進消費,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教育消費、文娛消費、醫療養老消費、智慧生活消費等領域或將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從而帶動相關消費品製造業穩健增長。

  文章指出,解決工業復甦不平衡問題,促進工業全面穩健復甦,關鍵還需提振市場信心,給企業吃下“定心丸”。

  一要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創建更加包容優質的營商環境、便捷公平的創業環境、積極進取的創新環境。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提高投資審批效率,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推進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擴大有效投資。

  二要進一步優化財稅金融政策,切實降低企業成本。研究針對製造業的專項財稅政策,適時下調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所得稅率,適當放寬製造業留抵退稅條件,加強稅收優惠政策宣傳和對財稅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指導。持續加大對製造業企業的融資便利。推動製造業銀企對接,加大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支持,建立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部門協調會商機制,進一步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三要加快數字經濟融合,有效激活內需市場。加大新基建投資以及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擴大生產端和需求端有效供給;推動製造業加大創新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推進消費升級,加快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更多消費場景結合;充分挖掘三四線城市、縣鄉消費潛力,支持紡織服裝、家具家電等產品出口轉內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