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現場:楚樹龍論當前國際形勢及中國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21-05-02 00:09:33


 

  而在國際政治、安全形勢方面,楚樹龍指出當前國際體系、格局沒有發證根本性變化。他贊同基辛格的觀點當前的國際體系是“以民族國家、力量關係為基礎的國際體系”。當前國際力量對比、力量格局沒有改變,依然是“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戰爭減少,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穩定。地區熱點局勢多數降溫、緩和。

  在全球化、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發展變化趨勢方面,上世紀70年代至2008年世界經濟相互依賴,全球大發展、大融合的四十年。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改變了歐美國家社會和政界對全球化的認識、態度和政策,“新冠疫情”加劇、鞏固了這種“逆全球化”的思維、態度和趨勢。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本身在發達國家有利於掌握知識和資本的人,不利於發達國家絕大多數中產階級和貧困階層。現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中國都在試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生產鏈、產業鏈、價值鏈現狀,打造有利於自己的較為獨立自主的鏈條。因此,在國防、高科技等方面“脫鈎”、重組是必然趨勢;但在一般技術、勞動密集型等一般生產方面美國及西方沒有條件、沒有能力改變世界產業鏈。

  談及中國當前的外交戰略及外交形勢,楚樹龍教認為現在和今後一二十年如何應對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制約、限制、威脅是中國最大的外交問題和外部挑戰。而應對這一問題根本的依靠是保持國內經濟、科技、教育發展態勢,擴大國內消費和市場,提升中國科技和教育水平。中國外交將主要依靠俄羅斯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國際環境、對外關係長期會存在問題、困難和風險,但在台灣、南海、東海出現重大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美關係方面,楚樹龍指出,自1971年以來的五十年,美國對華戰略是接觸和防範中國;但自去年3月美國疫情嚴重以來,美國對華戰略在去年出現了根本性變化,由“接觸”轉向“遏制”,反華、遏華。而拜登政府在多數領域延續了特朗普及共和黨對中國的認知和戰略政策,但也有些較大不同,拜登政府對華戰略具有多數領域對抗遏制中國、局部接觸、有限合作;將在多方面與中國競爭,甚至對抗,但不拒絕在氣候變化、軍控裁軍、地區問題等少數領域與中國進行有限的接觸與合作。

  中國政府對美戰略策略將延續1971年以來改善、發展、穩定中美關係的總體戰略。楚樹龍認為,拜登執政後中國會盡力維持中美基本關係,今後一二十年中美將在科技、軍事、教育等領域競爭,在香港、新疆、台灣、南海問題等方面則以鬥爭為主。若美國由出格舉動,中國將堅決鬥爭,但由於中國軍事實力提升,雙方發生大規模衝突的概率較低。同時他也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影響正在減弱,我們對美出口量近年來總體是下降勢頭,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