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入把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導向
http://www.CRNTT.com   2021-06-03 08:02:02


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是“十四五”和今後一個時期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理論和實際、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際相結合,圍繞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導向,對於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明確方向,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把我們黨關於發展的理論提升到新境界

  人民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王昌林執筆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集中回答了“十四五”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階段性特征、發展目的、發展動力、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我們黨關於發展的理論提升到新境界。

  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中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明確了中國發展的基礎、條件以及新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所處的新發展階段,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發展擁有諸多新的有利條件,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集中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新發展理念針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挑戰,確立了全面、正確的指導原則,鮮明體現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是“十四五”和今後一個時期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三者緊密關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創新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既堅持從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出發,又極具世界眼光和前瞻性,明確了中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導向,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最新成果。

  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新要求

  文章分析,在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奮鬥目標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主要標誌,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根據黨的十九大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時期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在發展主題上,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由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發展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所決定的,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總體上看,“十四五”時期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將優化提質,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同時也面臨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風險挑戰。無論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都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在發展主線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這是適應新發展階段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客觀要求,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近年來,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進展,推動經濟運行呈現平穩發展、穩中有進態勢,但必須清醒認識到,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而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即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使產業結構、企業結構、人力資源結構、金融結構和技術結構等比例關係趨於合理,適應需求升級變化的需要,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