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建立長效機制解決糧食產需結構性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21-06-03 08:02:31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一季度,中經農業景氣指數持續回升至104.0,農業生產開局良好,各地苗情好於常年,為實現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奠定基礎。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呂慶喆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0年全國糧食人均占有量超470公斤,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有力地保障了糧食安全。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糧食安全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一是糧食產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中國糧食產量面臨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國情加上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不利因素,制約糧食產量的持續增長。此外,隨著人口增長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未來一個時期糧食需求仍將保持增長。

  二是糧食產需結構性矛盾仍較為突出。從品種結構看,稻穀和小麥等口糧產量有絕對保障,庫存充足,但優質強筋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產量不足,供需趨緊。此外,隨著中國城鎮化發展和老齡化加速,糧食消費需求呈健康化、多樣化新趨勢。居民口糧需求下降,對肉蛋奶及水產品的消費增長將帶動飼料用糧需求增加,同時富硒、富鋅、富鈣等健康型糧食新品種需求上升。

  三是國際糧食市場形勢日趨複雜。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際糧食供應鏈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中國雖然是糧食進口大國,但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文章指出,保障糧食安全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抓好糧食生產、加工、儲藏、流通、消費等關鍵環節,統籌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全產業鏈糧食安全管理。

  首先,要抓住根本要害,保障糧食生產。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大關鍵,全面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一方面,要為保障糧食生產提供耕地支撐。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另一方面,要靠科技提高糧食單產。打好種業翻身仗,從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等全鏈條各個環節發力,實現糧食增收。雖然中國糧食種子基本實現了“中國糧用中國種”,但不可否認的是,種業也面臨“卡脖子”現象,中國種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諸多短板,在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如大豆、玉米的單產水平不到美國的60%,高品質、有特殊功能的品種仍較為缺乏等。同時,要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其次,要強化全產業鏈管理,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生產環節,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製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製造。加大“智慧農業”投入和實施力度;在流通加工環節,要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著力健全完善糧食質量監測體系,支持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引導綠色優質糧油產品消費,促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在國際貿易環節,要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優化農產品貿易布局,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

  最後,要建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從生產、流通、加工、存儲、消費等各個環節入手,減少糧食損耗浪費。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制度建設、加強立法執法、強化監督管理等多方面,探索建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生產收儲環節顆粒歸倉,加工環節物盡其用,消費環節光盤行動,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新時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