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境日裡的“減碳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21-06-08 17:12:14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據新華社報道,種植公益林抵消碳排放、採用清潔能源供暖、日常鍛煉步數兌換“碳積分”……6月5日,青海各地群眾紛紛開展“低碳實踐”,踐行環保理念,為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節能減碳增加鮮活“注解”。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天,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舉辦2021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

  清晨時分,在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納家山綠化基地,護林隊隊長李玉斌正在為剛種下半個月的雲杉澆水。“這一片雲杉林都是為本次環境日種下的碳中和公益林,平均樹齡8年,是青海的鄉土樹種。”李玉斌說。

  “本次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產生的碳排放將以造林方式全部抵消。”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處長張敏介紹,經初步核算,本次國家主場活動碳排放量約65.16噸二氧化碳當量。

  張敏說:“為抵消活動產生的碳排放,我們這次種植了50畝近1萬株雲杉、油鬆等青海適生苗木,預計在未來6年內可全部抵消此次活動產生的碳排放。”

  在西寧市人民公園,西寧市民劉瑩結束晨練,打開微信小程序“西寧碳積分”,點擊屏幕上的“步行+17”“步行減排305g”,領取剛剛獲得“碳積分”和“減排量”。“攢夠2000分,就能換一盒青稞掛面,咱也吃一吃健康粗糧。”劉瑩說。

  “通過登錄小程序,市民能把步行、騎行、認購公益碳匯林等低碳行為換算為相應‘碳積分’,累積後可兌換手機話費、電影卡、特色農產品等物品。”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董小寧介紹,小程序上線以來,累計獲得碳匯總量近12噸,實現造林碳匯收益5000多元,實現碳減排量約20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