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1-06-28 09:35:14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工業是碳排放重要領域,積極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基於我國製造業大國的國情,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關鍵在於盡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將雙碳目標統籌在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體系內。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負責人趙衛東文章認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需要處理好四個平衡。首先要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的平衡。我國要在尚未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條件下倒逼實現碳達峰,要求我們既要堅定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又要保持穩健發展,兼顧發展與減碳,避免顧此失彼、損失合理的增長空間。

  其次要處理好結構優化與產業鏈安全的平衡。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具有全產業的體系優勢,尤其在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競爭和經貿環境背景下,這個優勢尤為珍貴。要做好減碳目標下結構優化調整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之間的平衡,避免製造業占比過快下降和產業鏈過早外移風險。

  再次要處理好雙循環之間的平衡。實現雙碳目標必須著眼於全球,以開放的視野考量不同領域、環節、技術、資源的互補,在立足國內市場和資源的基礎上,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市場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避免“閉門造車”。

  最後要處理好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平衡。東中西部地區資源禀賦、產業結構和發展層次存在差距,減碳突破口、重點領域、階段任務差異較大,應正視各區域技術基礎、能效水平、環境承載等減碳條件的不同,制定適合本區域的特色化方案,東西協同並進,避免國內區域“碳轉移”。

  文章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為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賦予新使命,帶來新機遇。建立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應圍繞五個著力點。

  一是堅定推進能源綠色化,打造產業綠色供應體系。鑒於能源在碳排放中的核心角色,應將產業用能綠色化放於首位,應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堅持化石能源“原料化”方向,探索加大綠氫、綠電(光伏、風電等)等綠色能源使用比例。

  二是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優化升級產業結構。要調整好三個層面結構:在產業結構層面,調整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提升新興產業比重,嚴格執行能源“雙控”政策,降低整體碳排放強度。項目結構層面,堅決限制“兩高”項目上馬,淘汰落後產能。產品結構層面,提升產品整體價值層次,強化質量、功能、品牌提升,降低價值鏈低端產品比重,以實現單位效益碳排水平降低。

  三是重點開展科技賦能,提升產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動重大節能技術研發投入,組織資源進行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專業技術裝備水平。

  四是推進資源深度循環利用,強化產業末端治理挖潛。在產業源頭控制住用能的同時在末端深度挖潛,深入推進循環經濟,同時考慮以集群化方式強化不同產業之間的協同銜接,降低產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五是大力發展公共服務體系,營造低碳綠色產業生態。產業的綠色低碳化建設起點是用能、原材料,末端是再生利用循環發展,中間要素是結構優化、技術賦能。整體過程充滿挑戰,需要匯聚技術、人才、信息、政策、資金等多方面要素,整合政府、企業、專業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各方資源,構建面向產業、企業的公共服務體系,設立相關平台載體,為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生態、優化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