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社的數據新聞與數據智媒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21-07-14 00:28:26


 
  第五,要掌握預測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專家指出:“網絡技術特別是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傳媒業將帶來重大變革,其中關聯性與預測性是數據新聞帶給新聞價值的重要內容。關聯性指數據新聞對數據中語義關係的發現,特別是當前關聯數據技術與規則正努力創造一個可鏈接的相關世界的相關關係的發現,這能將數據無縫地融入網絡媒介內,為數據新聞的傳播助力。數據新聞所依托的網絡媒介下的數據庫技術,可以支撐數據新聞依賴其依托的數據庫進行長時段數據走勢的整合和積纍,在大數據趨勢下,這些相關數據的整合與存儲使得預測性成為數據新聞重要的新聞價值構成。預測性指數據新聞可以評估事件發展狀況和預測事件發展趨勢,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媒體通過數據分析來確定新聞事件中的各利益相關方的相互關係,再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由數據支撐的分析過程是客觀真實的,增強了新聞的可信度。數據新聞與數據技術密切相關,往往站在宏觀視角觀察新聞事實,由於數據是可以實時觀測的,而且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因此數據新聞才有了評估事件發展狀況和預測事件發展趨勢的可能。數據新聞以連貫的數據為基礎,對事件的發展趨勢進行本質把握,與預測性新聞科學性的價值向度是相契合的。”⑤

  香港至今還是處在比較突出的變革期,尤其是政治體制的改革從未停滯,所以各種問題不斷發生。無論是政府還是政黨,乃至社會各界,都需要以問題導向思維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中評社的數據新聞其實就是傾力預測與發現香港存在問題的新聞,如果無法掌握預測與發現問題的能力,所謂的數據話語權就是不牢靠的,是虛幻的。

  五、中評社數據新聞表達中要注意平衡的問題

  數據新聞的表達有特殊性,但是又有普遍性,所以需要注意平衡性。有專家指出:如何實現數據新聞關係的內在融合,以實現新聞客觀性、真實性和具體性之人文內涵,必須澄清當下的混亂,包括:⑥

  1、重普遍性而輕個體性:大數據新聞從自然之物到文化之物的轉化過程,實際上就是普遍性本質轉化為個體性本質的過程,也是一個由重共同性到重特異性的轉化過程。因此,對於大數據新聞中的人物或者事物,我們都既可以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和報道,也可以從人文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和報道。至於大數據如何推動社會進步,這種進步的速度有多快,或者進步的同時是否還會倒退,這些都取決於我們自己。

  專家的提醒很重要,中評社數據新聞如何在必須做到的普遍性基礎上,也重視個體性,需要有實踐創新。數據新聞會深入到規律,但是新的表現不可忽略,袛有規律,沒有新的涵義,就與新聞擦肩而過了,就會變成數據論文、數據報告,而非數據新聞。所以,數據新聞的採集編寫,必須由記者、分析員、工程師共同來承擔。

  2、重關聯性而輕因果性。研究者辨明因果關係並非來自統計,而是來自研究者的理論和假設。但是大數據分析更關注數據的相關性測量和商業應用價值。大數據是發現那些不能靠直覺發現的信息和知識,甚至是違背直覺的,有時候越是出乎意料可能越有商業價值。

  專家說得很對,在中評社的大數據系統分析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不懂得相關思維就掌握不了大數據的分析過程,沒有因果思維就不容易辨識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所以,關聯性與因果性都是需要平衡掌握的,缺一不可。要用相關思維去發現數據中新聞因素,而用因果思維去分析數據新聞的論點。

  3、重信號而輕噪聲。大數據新聞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以預測未來事態。信息的指數型增長有時被人們視為萬靈藥,以至於人們根本分辨不清大數據中的信號和噪聲。我們可能還會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而這些方式很可能與這些數據(所代表)的客觀現實不相吻合。數據驅動預測機制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失敗。一旦我們否認數據處理過程中存在著主觀因素,失敗的概率就會增加。

  專家指出的這種危險性,中評社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法。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不是以數據為唯一的,而是特別重視智庫的理論研究與大數據的結合,也就是人腦與電腦相結合,用人腦去發現噪音,以利大數據迴避噪音的干擾。比如在香港的社交媒體中,激進者佔據大多數空間,穩健者甚少發言,這就出現了噪音太大的問題,如果不能夠用智庫研究的方式來指導而迴避噪音,數據新聞就會被噪音干擾。 

  4、用事實說話和用數據說話。大數據時代既要用事實說話,也要用數據說話,這句話是沒錯,但關鍵在於應該說清楚用事實說話是用具體的、抽樣的個體性事實說話,而用數據說話是用抽象的、普遍性規律說話。前者是必然的理由,後者具有或然性。因為大數據樣本不僅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分析,它們往往還包含被抽樣的所有個體的許多不同信息,從統計學的角度講,這意味著這些樣本是“高維的”。更多的維度增加了發現欺騙性關聯的風險。因此,用數據說話是媒體在大數據時代展現權威性、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專家的看法非常正確,中評社的數據新聞當然是要用數據說話,但是要特別重視的是,數據不是抽離事實的,數據是用來說明事實的。新聞事實是一般事實中具有特殊素質的一種事實,即指那些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袛有那些新近發生的,能夠引起普遍興趣的新鮮的事實,才能夠成為新聞事實。數據新聞的數據一樣要凸顯於新聞事實的價值,其未必是最新鮮的個體新聞事件,但必須是最新受關注的綜合輿論熱點。

  5、重傳者分析而輕受眾理解。時下西方媒體慣常於通過對數據挖掘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通過仔細分析大量數據來揭示有意義的新的關係、趨勢和模式,這些發現的所謂常規新聞中不能體現的邏輯,真的能幫助讀者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解讀嗎?而大數據新聞因為過多的強調非結構化序列的連續性而割裂新聞事件歷史意義的非連續性傳承,從而使得新聞歷史意義空洞化,從而加大其隨機性定義生成的可能性,使得新聞總體上缺乏歷史必然性的觀照。

  專家的提醒非常有用,數據新聞需要分析師、工程師、記者的通力合作,傳者的分量很重,但是,因為科技性太強,受眾未必能夠充分理解。這一點是中評社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要在數據嚴謹表述的同時,運用好講故事以及可視化方式的吸引受眾方法,獲得更多的受眾認同,收穫更廣泛的傳播效果。此外,數據新聞與多種新聞是組合體,是其中一分子,並不是唯有數據新聞一種而已,所以,數據新聞能夠成為新聞事件歷史意義的傳承者之一,而非割裂者。

  六、中評社的數據智媒新概念

  中國評論通訊社是在2005年6月3日正式成立並開播的,當時是全球第一家宣佈自己是網絡通訊社的網絡新聞媒體,傳統的新聞思維方式與最新的網絡通訊技術相結合,一時風頭無兩,獨領風騷10多年。展望未來,中評社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全力構建大數據智慧媒體的概念。未來媒體是建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虛擬技術等各類新技術之上的,是高度智能化的新形態媒體。中評社堅守新聞媒體的陣地,但是務必成為大數據智慧媒體中的一員,這樣才能一直走在時代的前面,不被時代所淘汰。

  什麼才是大數據智慧媒體?首先要清楚認知的是何為智慧媒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楊崑對智慧媒體的定義內涵、細分應用、產業發展等有獨到的研究。楊崑認為,智慧媒體指“在數字化媒體、網絡化媒體之後出現的媒體新形態”。作為媒體的新業態,智慧媒體將能夠主動發現和自主識別目標受眾,根據受眾狀態、行為、環境、偏好和價值觀等多個維度迅速判別受眾的實時需求,並自動調用媒體生產與運行的全要素,進行精準內容生產與有效全程傳播。智慧媒體高度依賴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術和機器感知、存儲、計算等核心能力的提升,將會在“萬物互聯”空間中實現自我分析、判斷、演進。⑦楊崑的上述定義,十分有價值,應該是中評社的大數據智慧媒體的重要發展目標與内涵。 

  中評社的大數據智慧媒體概念也可以簡稱為數據智媒,無論今後的科學技術如何發展,智慧媒體的概念與內涵如何進化,中評社的數據智媒有三個基本的原則是不可以放棄的。

  第一,數據技術要為新聞傳播服務,新聞是根本,沒有新聞傳播的作用,就失去了新聞媒體的應有價值。未來的數據技術發展變化可能是我們今天想象不出來的,但是必然會更加有利於新聞的傳播。中評社是以新聞立社的,在充分利用數據技術的同時,最大的責任就是與時代同步,成為日日新、時時新,走在潮流前面的新聞媒體。

  第二,大數據是核心,數據新聞是特徵,在大數據基礎上必須做到數據賦能與數據增值,這是中評社數據智媒的主要追求。在新聞傳播方面,數據賦能之能,是數據新聞發展的高級階段,是由“數據+算力+算法”定義的智能化決策、智能化運行的新傳播形態,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大特徵。而數據增值,則體現在新聞傳播中大數據的政治價值與經濟价值的不斷積纍。

  第三,智能+智慧+智庫=中評社的數據智媒,中評社的數據智媒與智庫媒體概念是互為依存、互為補充、互相提升的關係。中評社24年來的發展史,是以概念起家,以實踐促進發展的。從網絡通訊社到兩岸共同媒體,再到智庫媒體等概念的成功實施,為今後全面構建中評社的數據智媒概念打下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注釋:

  ①《沈浩:數據驅動新聞生產未來》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8月28日 作者:沈浩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②《從“可視化”到“數據敘事”以英國數據新聞理念變遷看數據新聞教育的未來走向》2019年9月3日,來源:人民網 作者:欒軼玫何雅妍

  ③《數據新聞:輿論引導方式的創新》來源:《今傳媒》2015年第7期作者:孫瑩

  ④《掌握文化產業“數據話語權”》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3年1月8日作者:胡惠林

  ⑤《數據新聞是關於預測與發現的新聞——〈預測與發現:數據新聞理論與實踐>讀後》2020年5月7日來源:人民網作者:張昆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特聘教授

  ⑥《反思大數據新聞的思維邏輯》2015年9月8日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胡華濤嶺南師範學院

  ⑦《未來已來,智慧為媒體賦能》2019年9月26日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7月號,總第28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