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傅立民:肇始於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全球反恐”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21-07-04 20:26:21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所謂的‘全球反恐戰爭’是一個錯誤的命名,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適得其反,但很少有人願意這麼說,就像很少有人願意承認美國構建阿富汗政治體系的努力失敗了一樣。如果叛亂者沒有輸,那他們就是贏了。從這種意義上來看,塔利班獲勝了。”

  7月2日,所有美軍和北約部隊已離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附近的巴格拉姆軍事基地。美國官員表示,其餘少量美軍很可能在7月4日之前從阿富汗完全撤出,這也將宣告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終結。針對這一歷史性事件,曾任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的資深外交官傅立民(Charles W. Freeman Jr.)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作出了上述表態。
  
  這位曾在尼克松總統訪華“破冰之旅”時擔任美方翻譯的資深外交官,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1979年至1981年,傅立民任美國國務院中國科科長,此後又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副館長及公使。傅立民對中國了解至深,近一段時間,他針對中美關係發出的正義聲音更是頻頻出現在媒體報道中。

  現年78歲的傅立民不僅是一位“中國通”,他在中東地區的外交和軍事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與深刻的洞見。

  1991年至1992年,美國在海灣針對伊拉克發動“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期間,他是美國駐沙特大使。此後他又擔任分管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1997年,他成為美國中東政策委員會主席。2010年,傅立民出版了《美國在中東的厄運》(America’s Misadventure in the Middle East)一書,以一名外交官的視角,揭示了介入阿富汗、伊拉克戰爭讓美國付出的巨大代價。

  “把目標集中於追捕‘9·11’事件的罪犯、懲罰接納他們的人、威懾其他人不得庇護他們,這些努力現在卻惡化成了一場毫無目的的平亂行動。同時,在更廣泛的伊斯蘭世界,阿富汗已經被看作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對所有穆斯林發動攻擊的證據。”傅立民在書中寫道,“沒人能告訴我們,我們在阿富汗的勝利是什麼樣子。這一悲劇正在上演,它需要我們重新思考。”

  自特朗普政府做出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以來,傅立民仍未停止反思。2020年2月,他在評論中指出,“9·11”以來的20年裡,“美國上世紀為促進和平與繁榮所做的大部分努力都已付諸東流,國際法、多邊機構、互助與合作,以及強者不可欺凌弱者的承諾已經一去不複返,長期以來緩和國際和國內行為的規範很大程度上已被抹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