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7-08 08:43:34


 
  李艶:我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製造業大國,製造業發展質量水平不斷提高,但與領先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一是創新能力不強,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二是供給體系質量不高,優質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難以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三是製造業附加值不高,經濟效益不優。四是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環境承載壓力大。近年來我國製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總體呈下降趨勢,然而橫向比較看,我國製造業能源效率仍不夠高。

  秦海林:總體上看,我國製造業規模優勢明顯,但在品牌建設、研發設計、精密製造等方面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缺乏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高端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處於中低端地位,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水平不高。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發達國家加快推行“再工業化”,新興市場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具體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如下:

  一是製造業規模大與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的矛盾。製造業發展總體質量不高,產業基礎能力較弱,關鍵核心技術、高端裝備和關鍵零部件自我供給能力不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處於中低端地位。二是製造業鏈條全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高的矛盾。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高已經成為制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鏈與創新鏈缺乏有效協同,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嚴重脫節;產業鏈技術自主性及安全性、穩定性不足,高技術產業供應鏈風險較大。三是製造業中小企業多與世界級引領型企業少的矛盾。大企業對中小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古堂生:目前,我國在製造業企業規模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製造業整體水平同歐美日等國家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從客戶需求來看,隨著國內消費空間不斷擴大、消費要求不斷提升,如何根據客戶需求,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化生產製造成為製造業的重要課題。

  從企業“軟實力”建設來看,要成為製造強國,還需要以行業、企業、企業家、員工為“經”完善製造業文化體系框架,以物質、精神、組織、行為、環境為“緯”構築製造文化實體,形成中國製造業獨有的製造精神、經營哲學、從業規範、價值觀念和行業風貌,構建中國特色的先進製造業文化。

  完善政策體系

  創新科技培育人才

  主持人: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增強製造業競爭優勢,政策上如何為企業提供支持?

  李艶:要繼續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完善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性和能動性。一是大力支持產業鏈創新,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聚焦少數關鍵領域,實施好“揭榜掛帥”等制度,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促進強鏈補鏈升鏈。二是研究制定更好支持製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以數字化全面提升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資源利用效能,全面推動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三是促進生產性服務要素與製造業的資源整合、政策融通與空間集聚發展,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以價值升級對衝成本上升和成本敏感型環節外遷壓力。四是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驅動力營造有利於製造業競爭力提升的高質量營商環境。持續深化製造業減稅降費和降成本改革。著力構建產業友好型金融體系,更好服務製造業和實體經濟部門。

  李鵬飛:政府要以“強創新、促投資、穩外資、育人才”為重點,不斷完善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第一,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製造強國建設,有效破解技術創新特別是數字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對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約束。瞄准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統籌產學研各方力量,推動基礎科學研究,建設協同創新平台,在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同時,努力在部分關鍵領域實現技術領先,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布局。

  第二,通過穩定預期提振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增強不同類別經濟政策之間的協調性,減少影響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政策不確定性因素。

  第三,要突出重點穩外資。以歐美製造業龍頭企業為重點,制定實施引進製造業外資重大項目激勵辦法,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創造性吸引更多的外資龍頭企業到我國投資興業。

  第四,要創新機制育人才。進一步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充分考慮人才培養周期和產業技術創新不確定性等因素,既要立足當前,以“新工科”建設為抓手,滿足高端製造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又要著眼長遠,加強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投入,為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原始創新能力奠定基礎。高度重視高技能工人和一般產業工人通用技能提升。

  秦海林:一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開投資項目審批,加快改革工業產品許可證制度,清理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的各種做法和規定,優化環保、消防、稅務、市場監管等執法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要素價格、投融資、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體制改革,落實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各項措施。

  二是持續加大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十四五”時期,製造業發展將呈現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和定制化趨勢,政府應該出台鼓勵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範工程,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三是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重視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協同發展。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建設是一項全面、系統工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協調好城市群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合作的關係,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建立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流通體系,形成以城市群為引領、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造協同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

  四是全面開放一般製造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抓住共建“一帶一路”、中歐全面投資協議等跨區域合作發展機遇,發揮好比較優勢,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和弱項,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往來,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高效聯動、相互促進,吸引更多外資高端製造業項目落地,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和人才來華發展。

  古堂生:一是加大智能製造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在現有資金支持和稅收減免福利政策基礎上,對裝備製造等影響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給予更大力度的技改資金支持,幫助傳統製造類企業盡快完成生產線和設備升級改造,加快提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二是支持企業搭建國家級研發平台。在研發資金、建設用地、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企業更大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搭建國家級研發平台,進一步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任務部署,突破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三是加強製造業複合高端人才引進。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引留政策體系,制定出台相關配套政策並明確一系列優惠待遇,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