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發展階段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21-07-14 08:15:33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是建黨百年中的光輝一頁,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載入了歷史史册。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表示,“七一”重要講話指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40多年前,正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

  改革開放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的奇跡。與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相比,2020年中國GDP總量已經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75倍;人均GDP達到72000元,增長186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3834元和17132元,均增長126倍。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長率超過9%,遠超同一時期其他主要經濟大國的增長率。

  改革開放建立了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40餘年,是從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逐步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過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並不斷完善的過程;是我們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從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從人民生活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改革開放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實現了走向經濟現代化的歷史性跨越。一是實現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後期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僅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建成了體系比較完整、產能巨大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二是實現從短缺經濟時代到消費新時代的歷史性跨越。經過40餘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生存型、物質型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全社會對品質消費、服務型消費的需求明顯增長。三是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折。40多年來,中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貿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成功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這“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14年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超過30%。

  改革開放是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

  文章指出,“七一”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戰勝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沒有思想大解放,就沒有改革大突破。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是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衝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思想路線問題,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改革開放40餘年,中國成功實現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後期的歷史性跨越,根本在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並不斷完善,在於從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逐步轉變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並進一步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由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標誌著我們在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上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這是對市場作用認識的又一次深化和飛躍,是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進一步提升。

  順勢而為,從打開國門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改革開放關鍵的一條是我們黨正確判斷世界大勢。根據對世界大勢的這些分析,以及對我們周圍環境的分析,我們改變了原來認為戰爭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由於對世界大勢作出了準確判斷,我們黨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才有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才有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開啟。進入21世紀,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中國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打開了對外開放的新天地;順應發展中國家加速發展、世界力量對比有利於共同發展的大勢,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變革,提高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並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從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到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通過世界經濟論壇、G20峰會、上海合作組織等途徑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中國正加快由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追隨者向推動者、促進者轉變。面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高水平開放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以經濟轉型為目標推進結構性改革,在堅定擴大開放中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厚植中國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的新動力,為推進開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經濟全球化作出中國的努力與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