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智庫報告: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財富體
http://www.CRNTT.com   2021-07-30 16:10:18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2021年7月3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巨豐金融研究院聯合承辦的宏觀形勢論壇(2021年夏季)“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增長前景”報告發布暨研討會成功舉行。新華網、中國網、長安街知事、觀察者網、環球網、證券日報、中國社科網、金融時報等媒體報道本次會議。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講好中國故事”。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這一指示說明我國現階段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智庫界不僅要經常發聲,而且要善於發聲。為響應號召,本次報告既屬於人大重陽“宏觀形勢”系列報告,也是“講好中國經濟和金融故事”系列報告最新一期。人大重陽通過公開數據采集與分析,從多角度闡述和解讀了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未來走向,由人大重陽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中心首席專家廖群主筆,發布報告《中高速可實現——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增長前景》(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從剛剛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作為分析起點,稱其顯示了我國經濟進一步從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強勁復甦,並預計我國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回歸至疫情前或潛在的中高速增長軌道。報告展望2021年下半年,預計在新冠疫情趨於尾聲和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健與靈活精准的形勢全年GDP 報復性增長8.9%。

  報告放眼全球、著力中國,從歷史、文化、經濟學和常理等四種邏輯角度思考,闡明如何科學預測今後我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一是歷史邏輯:現階段我國經濟的崛起是在幾百年落後之後向上千年的世界前沿位置的回歸,所以回歸期,也就是快速(包括高速和中高速)增長期,將長於其他曾經的高速增長經濟體。二是文化邏輯:過去40 餘年我國的經濟增長奇跡歸因於國人的五大經濟行為特征,即,超高的致富欲望、超強的吃苦精神、熾烈的學習熱情、高昂的儲蓄/ 投資意願、強烈的攀比心理,而五大經濟行為特征又源於儒家文化的“入世有為”精神。文化淵源的作用十分關鍵並具有持久性。三是經濟學邏輯:經濟的初始增長依賴於勞動力和物質資本的規模擴張,而持續增長來源於“雙創新”,即科技創新和組織創新。科技創新可發生在各個行業,組織創新則可是任何結構性經濟元素的重新組合。此等“雙創新”在我國方興正起,今後勢將蓬勃展開,從而驅動經濟中高速增長。四是常理邏輯:猶如青少年大病後複原是常態,新興經濟體重創後複原是常理。我國無疑仍是一個新興經濟體,所以疫情後必將回歸至潛在的中高速增長軌道。100年前比新冠疫情更為災難性的“全球大流感”後,全球經濟增長非但沒有一蹶不起反而加速的歷史事實可表明這一點。

  報告還分析解讀了我國在“雙創新”下中高速增長的四大引擎:科技創新方面呈現科技躍進局面,組織創新方面城市群崛起、經濟結構升級和進一步改革開放。一是科技躍進:科技躍進意味著科技創新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將是今後我國經濟發展最為靚麗的一道風景線;人類社會正值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為追趕國家的科技躍進提供契機,而美國對我國的科技打壓反而將增強這一勢頭。二是城市群崛起:城市群崛起是在區域空間配置上的組織創新,也是我國持續城鎮化的方向,十九大城市群正在我國形成之中。其結果,人口,進而產業、貿易、資金、消費及基礎設施等均向這些城市群進一步集聚,同時其中的主導大城市和衛星中小城市快速融合。三是經濟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升級是在中觀經濟層面的組織創新,意味著結構性經濟要素在國民經濟架構下的優化重組。經濟結構涵蓋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升級空間;總供給結構、總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尤為重要。在經濟結構升級的過程中,新興行業崛起,夕陽行業衰落,從而驅動經濟加快增長。四是進一步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制度性的組織創新,同時也是過去40 餘年我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關鍵性成因,但其使命仍然未了,進一步推進大勢所趨。推進國企改革、金融改革、加快資本市場和大力培育中小微民營企業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任務。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必將提升我國經濟的體制效率,而更高的體制效率將更有力地釋放中高速增長潛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