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公募基金規模破23萬億元的驚喜與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1-08-05 08:33:58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回望2016年,時年18歲的公募基金,其規模逼近十萬億元,達9.16萬億元;而五年後的今天,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超23萬億元。在最近兩年半的時間內,其規模增加了10萬億元,增加額已超公募基金18歲“成人”時的管理規模。

  公募基金規模發展如此之快,以致人們仿佛能聽到其生長時快速“拔節”的清脆聲音。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五年來尤其是這兩年來快速增長,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筆者看來,除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資本市場全方位的銳意改革、抗擊疫情、恢復經濟“一枝獨秀”等原因外,公募基金的賺錢能力和持有體驗,無疑也是關鍵所在。

  數據是最有力量的證明。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最早成立持續運營的10只靈活配置型基金,自成立日起平均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超900%,接近10倍;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超1100%。華夏大盤精選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近3900%,接近40倍。

  總體而言,公募基金回報率與“同飲一井水”的其他理財產品相比,是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甚至與“場外”房地產投資、黃金投資等相比,也毫不遜色。

  成立之初就被嚴監管,在市場淬煉中得到考驗,陽光、透明,這也是打開投資者心防的金鑰匙,是投資者之所以信賴公募基金的重要原因。

  23萬億元!快速增長的規模令投資者振奮、欣喜,但熠熠生輝的背面,亦不無擔心與焦慮。

  筆者認為,這主要來源於兩點:一是強者恒強格局加劇,中小基金面臨生存危機。在151家公募基金公司中,非貨幣短期理財規模達千億元級別的37家,合計占到全行業近八成,但同時有另外30家規模低於50億元。其中,9家規模不到10億元。行業首尾差距繼續拉大,小型基金公司面臨生死存亡。二是管理規模與國際頭部基金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資管一哥”貝萊德管理規模激增至9.5萬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60萬億元,與之相比,中國公募基金業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6月11日,一直看好中國的貝萊德基金已經拿到中國公募業務牌照,此位大佬早已在海外及中國香港市場發行了多只投資中國的股票基金,這位“中國通”給中國公募基金業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

  23萬億元!對之欣喜之餘多一些冷靜思考,筆者認為,這才是應有的理性態度。中國的快速崛起,這是公募基金壯大發展的堅實根基,毫無疑問,中國公募基金有著燦爛的前景,但不否認競爭會更加多元和激烈,如何與時俱進發展壯大,也在拷問著整個行業。筆者認為,公募基金應至少從三個方面著眼,做足功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