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能源車駛入快車道:國產崛起,供應鏈薄弱
http://www.CRNTT.com   2021-09-05 18:21:15


 
  陳士華分析,作為新能源頭部企業,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強化技術創新,重點突破從材料、工藝與設備、電池模組、電池包管理及電池開發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奠定了先發優勢。“兩家企業市值攀升,雙雙躋身A股總市值前十,表明社會肯定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一批國產品牌強勢崛起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8月26日,工信部發布《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報(2021)》,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呈持續高速增長態勢,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超過170萬輛,同比增長兩倍,市場滲透率超過10%。從智能手機、移動支付等相關產業經驗來看,當一個品類滲透率接近10%,即意味著該品類駛入占領市場的快車道。

  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上升,一批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強勢崛起。今年1月和4月,被稱為“人民代步車”的五菱宏光MINI EV,兩度登頂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第一。據市場研究機構EV Sales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榜,排名前十的車型中,中國品牌占四席,分別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亞迪漢EV、歐拉黑貓和廣汽Aion S。

  比亞迪漢EV和五菱宏光MINI EV被視為自主品牌發力新能源市場的兩類代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兼產業研究部部長許海東分析,2019年以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逐漸退坡,新能源車企探索應對之策:一種是像比亞迪漢EV這樣開發中高端車型,以20萬以上售價覆蓋成本;一種是國民車五菱宏光,市場定位精准,針對低消費群體,推廣節能型低能耗汽車產品。

  自主品牌穩步向上,與合資品牌短兵相接競逐新能源賽道。今年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除了特斯拉以外,其餘均為自主品牌汽車產品。許海東稱,自主品牌憑借著先發優勢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已經逐漸在新能源汽車舞台具備了不懼合資品牌車企挑戰的實力與底氣。

  新能源汽車帶動汽車出口增長。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至7月,我國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02.5%,增速創歷史同期新高,新能源汽車拉高整體出口增速0.6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但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薄弱環節

  我國汽車工業在短短幾十年裡,走過了西方汽車工業上百年的發展歷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發動機等核心技術、品牌影響力還存在差距。新能源汽車所涉及的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都屬於新興領域,為市場參與者開辟了全新賽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我國在世界汽車產業格局翻盤的好契機。

  經過20年研發和示範推廣,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初具產業規模和技術優勢。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單中,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占一半。

  東風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守武介紹稱,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核心技術已經實現自主掌控,無論是技術的先進性還是產品迭代速度,還是從產業基礎到資源的可獲取性都處於國際一流水平。

  陳士華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動力電池產業鏈具有國際優勢,驅動電機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相當,智能化技術創新和應用不斷加速,很多優秀企業脫穎而出、快速成長,但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薄弱環節,例如國內車規級芯片、車載操作系統、高精度感知設備等存在較大差距,主要依靠外資進口,信息數據安全問題凸顯,另外還存在芯片等關鍵零部件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波動過大等問題。

  關鍵核心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自立自強的保障。陳士華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我國頭部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領域核心優勢,針對具備比較優勢或已實現技術突破但尚未實現規模化應用的重點領域持續加大投入。特別是,重點突破高安全、高強度、輕量化、低成本、長壽命的動力電池技術,研發高效、高比功率的驅動電機技術,實現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的電機控制技術;重點突破車機高算力主控芯片等車用半導體和元器件攻關;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攻克複雜環境融合感知、智能網聯決策與控制、信息物理系統架構設計、車載智能計算平台、車用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和產品。

  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必須加快推動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布局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陳士華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面臨一些瓶頸,主要是:新能源汽車首次購置成本較高,里程焦慮問題存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結構發展不平衡,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安全問題仍是重點。

  目前新能源汽車已處於政策引導轉向市場化推廣的階段,而解決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市場化推廣的首要問題是首次購置成本高。據測算,新能源汽車較傳統燃油汽車成本劣勢主要體現在動力電池上,而使用成本則優勢顯著,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約為傳統燃油汽車的五分之一。

  新能源汽車安全主要是電池安全和行駛安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國內報道的電動汽車安全事故約100起,故障率最高的是車輛充電時自燃,占事故總數的31%;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行駛安全問題日漸凸顯,亟待市場規範化。

  目前,歐美日韓都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加速奔跑。未來五年,將是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期,也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再上新台階的攻堅期。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新能源車企可以借助內循環,推進技術創新和品牌打造。”許海東分析,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和龐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巨大的市場容量足以滿足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的要求。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實現技術自立自強。

  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不僅要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核心零部件創新,還要以市場需求導向為核心,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新能源汽車發展必將產生出行新物種,這將是重新確立汽車行業標準的一次機遇。”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鈃告訴記者,雖然汽車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但買車對一個家庭所帶來的經濟負擔,開車上路所要面臨的道路擁堵、停車位一位難求等難題,都在干擾著人們買車的決心。

  該團隊經過長期市場調研發現:在出行里程上,84%的用戶每天實際行駛里程在40km以內,61%的用戶每周充電次數小於等於2次,日常代步出行場景多為上下班通勤、購物逛街、接送孩子上下學等,以二到四人居多。五菱由此打造出宏光MINI EV,重新定義小型電動車的空間、安全、能耗、能源補給和服務,獲得了年輕用戶群體青睞。

  紀檢監察機關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持續淨化優化企業政治生態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工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國有企業踐行“國之大者”的歷史使命。作為紀檢監察機關,保障和服務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既是義不容辭的監督責任,也是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務。

  中國一汽紀委聚焦新能源汽車發展、“卡脖子”技術、“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新要求,深入開展中央科技創新引領決策部署情況專項檢查調研,集團紀委主要負責同志到研發總院、紅旗工廠等10餘家單位調研,並到長春金山、北京祥龍博瑞等11個紅旗、解放4S店暗訪,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及時向黨委報告,並督促推動做好相關問題整改。

  同時,做實“下沉監督”、“聯合監督”,針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還存在短板弱項等問題,向黨委提出意見建議79條,推動集團公司科學實施“873”、“1025”和“3310”技術攻關計劃,與寧德時代、華為等建立協同創新實驗室,在73項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持續推動新能源“353”旗羿·登峰技術戰略,支撐紅旗E-HS9(新能源)、E-QM5(新能源)等三款車型實現量產。

  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紅旗品牌銷量突破20萬輛、增長100%,今年上半年銷量又實現增長107.3%;中國一汽半年整車銷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20.4%、28.2%、25.3%,持續鞏固了良好發展態勢。

  下一步,中國一汽紀委將持續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持續淨化優化企業政治生態,加快推動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布局,實現以紅旗品牌為引領的中國一汽新能源業務躍遷發展,以先進的技術、卓越的產品、特色的生態,打造高端電動車品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