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創新需立足“三個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21-09-08 08:43:43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日前,六大國有銀行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展示的最新數字人民幣產品及應用,引來不少觀眾駐足體驗。

  數字人民幣是國有銀行布局金融科技的一大亮點。銀行半年報也對這部分內容著墨不少:建設銀行累計開戶數字錢包超800萬個,交易金額約189億元;工商銀行與46家商業銀行簽署合作協議,打造全場景生態體系;郵儲銀行增設數字人民幣部總行一級部門。

  以數字人民幣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創新正在深刻地改變金融業的生態和服務模式,成為商業銀行轉型變革,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金融科技蘊含著巨大能量,用得好能助力銀行高質量發展,用不好易傳導金融風險。如何掌控這把“雙刃劍”,筆者認為,商業銀行需在金融科技路徑選擇、服務場景、應用程度上多做思考和探索。

  在金融科技路徑選擇上,商業銀行要做到創新與可靠性的平衡。金融科技創新並非一定要用最新、最熱的技術應用,不可控的技術反而更易帶來風險隱患。尤其對傳統商業銀行而言,對比於“破壞式創新”,相對成熟可靠的技術應用更為可取。商業銀行應秉承開放的態度,對於金融科技要大膽研究、小心求證、審慎應用。商業銀行要密切追蹤、探索、研究各類新興熱門技術,在保障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與安全性基礎上,慎重地選擇符合現階段需求的技術路徑。

  在金融科技服務場景上,商業銀行要做到創新與普惠性的平衡。金融科技具有顯著的普惠性,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及可得性,能夠將金融資源高效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僅靠“人海戰術”難以實現普惠金融服務成本、收益與風險的平衡。金融科技的出現打破了物理空間限制,通過對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將數據優勢轉化為業務優勢。對於“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的小微客群,融資難、融資貴有了解決方案,金融科技也將普惠金融從理想變為現實。

  在金融科技應用程度上,商業銀行要做到創新與風險的平衡。商業銀行對技術的運用程度越深,所面臨的技術風險也就越大。技術的廣泛使用放大了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金融風險的外溢效應,防範金融風險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商業銀行要做到金融科技創新與風險平衡,應重點關注數據濫用、數據洩露等帶來的風險。銀行業是數據密集型行業,幾乎每筆業務都體現為數據的交換。商業銀行應該嚴格遵循《數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持續加強數據安全治理,強化數據開發利用管理機制,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新形勢下,金融科技的監管力度也在增強。需要指出的是,金融科技的監管與創新並不相悖。隨著金融業務邊界逐漸模糊,金融科技監管也應逐漸從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轉變,加大對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與防範,為金融科技創新“精准排雷”。嚴管即厚愛,脫離監管的創新難以持續,只有將金融科技納入監管框架中,才能使創新的生命力更為堅韌與持久。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邢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