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兼長顧短做好跨周期調節
http://www.CRNTT.com   2021-09-12 09:06:44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近期,“跨周期調節”被頻繁提及。從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到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再到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政策儲備,做好跨周期調節”……“跨周期調節”已成為一個熱議話題。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姚進評論文章表示,“跨周期調節”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去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經過一年來的討論,不少人對其已有一定認識。事實上,“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相對應,兩者的區別在於:逆周期調節指在經濟下行時宏觀政策寬鬆,經濟上行時宏觀政策收緊,以熨平經濟周期性波動。但這往往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寬鬆期可能積累泡沫化風險、收緊期風險泡沫可能被刺破。而跨周期調節,意味著放鬆時不過鬆,收緊時不過緊,把政策評估期從短期擴展到中長期。

  也就是說,跨周期調節更著眼於中長期的經濟運行,除了要看去年的經濟增長,還要考慮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情況。要認識到當前較高的經濟增速是去年低基數下的“高讀數”,很難持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經濟增長需要“看三年”。所以,今年的宏觀政策不應收得過緊,要為應對明年的經濟下行壓力做準備,讓廣大中小微企業能夠更好地從疫情的衝擊中走出來,為下一步經濟平穩增長奠定基礎。

  文章分析,“跨周期”之下,財政、貨幣、就業等宏觀政策該如何發力?

  首先,跨周期調節更加側重於經濟結構優化。當前國內經濟恢復“不穩固、不均衡”的一個根源在於結構待優化,短期的逆周期調節工具難以有效解決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宏觀政策需要進一步強化結構性功能,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事實上,中小企業的復甦程度不僅會影響中國的就業復甦,也會影響到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復甦,從而最終影響到消費的復甦。

  其次,跨周期調節更加注重穩增長和防風險的統籌推進。當經濟運行出現異常時,及時運用財政、貨幣等逆周期調節手段,確實可以讓經濟較快回歸到正常軌道,但如果頻繁使用,也會產生“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尷尬局面。而跨周期調節讓宏觀調控“工具箱”更為豐富靈活,特別是在兼顧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短期周期性問題與中長期結構性問題時,更具全局性和前瞻性,從而提升經濟增長潛力和內生動力,有效防範風險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跨周期調節意味著宏觀政策在邏輯上有所轉變,但政策基調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宏觀政策要繼續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根據國際環境變化和發展實體經濟需要,加強政策儲備,提高應對困難挑戰的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就業穩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