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限電 翁銘章:美國在氣候議題上給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21-10-02 00:30:07


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兼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主任翁銘章。(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10月2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中國限電背後代表的中美競爭意義,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兼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主任翁銘章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拜登在氣候變遷議題政策上,必須加快全球推動減碳、能源轉型,中美之間應該有達成一些條件交換,否則不會這麼突然,雖然是貿易戰的延伸,中國在生產過程也必須承擔汙染成本並付出代價,若能挺過這關未來中國還是有可為。

  翁銘章,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學士、台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經濟學博士。

  中國為減碳而限制高耗能產業,反映了全球能源供不應求、電價飛漲的情況,這背後是否涉及中美競爭因素?

  翁銘章表示,這應該顯示美國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給中國的壓力,拜登就是強調綠能,民主黨也提能源積極轉型,這是相當重要的政策。從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獲釋的事件後,中國就啟動限電,時間點很巧合。因為中國突如其來限電會對自己的產業造成衝擊,影響廠商獲利、民眾收入,生活不便、民間反彈。代表中、美一定有一些交換條件,譬如在能源議題、碳排放上面,否則也想不到理由怎麼會這樣子做。

  對中、美競爭的影響?

  翁銘章表示,其實這也是貿易戰的延伸,只是目前是用綠能、能源轉型的議題來限縮中國不能在完全不負擔成本的情況下,持續製造汙染來獲得利益,也就是要中國付出相當程度的代價。但短期間中國早一點“硬著陸”,雖然一開始衝擊大,但過了10年、20年後再來看,或許是正確的動作。若經過幾年積極調整產業、轉型升級,不要再做高汙染高碳排,未來中國其實還是相當有可為的,只是短時間要先走過這一關。

  是否會導致全球供應鏈大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