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河南秋季農作物生產情況調查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4:53:52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河南遭遇極端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後,人們十分關心農業生產災後恢複情況如何,秋糧生產還能否保持穩定?近日,記者深入一綫走訪,了解河南秋季農作物生產情況。

    作為糧食生產大省,河南前不久遭遇洪澇災害,如今農業生產災後恢複情況如何?記者日前走訪多地了解到,河南省符合條件的絕收地塊均已改種,受災地塊也統一加強災後管理,加快作物恢複生長,未受災地區的糧食作物長勢好於常年,秋糧生產基本穩定。

  加快速度改種補種

  小雨淅瀝,走在河南新鄉衛輝市的土地上,一個多月前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萬畝農田,一片汪洋。如今,洪水退去,農田早已變了模樣。

  在衛輝市上樂村鎮琉璃堂村,目之所及,黃褐色的玉米頑強挺立,補種的綠豆也冒出嫩芽,萬畝受災農田正在恢複生機。

  “水退後,我們第一時間對受災農作物進行排查、補救工作,為受災地塊農作物補充營養劑,為絕收地塊改種補種。”上樂村鎮黨委副書記高帥告訴記者,政府邀請農技人員在分組入村指導玉米、蔬菜災後生產管理的同時,引導廣大農戶積極補種改種。按照適種一塊、補種一塊的原則補種改種,鼓勵種植蔬菜、綠豆等早熟、短季作物。

  在琉璃堂村絕收地塊上,農民大多選擇了補種綠豆。談及原因,衛輝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介白梅告訴記者,早熟的高產品種綠豆,生長期只有60天,不影響冬小麥種植,而且易存放,也不必擔心後期銷售問題,是一種絕佳的救災補種作物。“我們把可以選擇的作物品種及優缺點告訴老百姓,具體種植什麼由他們自己選擇。”

  在琉璃堂村,村民李保民選擇套種早熟的蘿蔔、白菜等蔬菜作物。在新鄉市農科院的幫扶下,李保民的10畝蔬菜田已是綠油油一片,很快就能有收成。

  起初,對於改種蔬菜,李保民是有些擔憂的。“我們種慣了小麥、玉米,對於早熟蔬菜真是沒有一點管理經驗,怕種不好,更怕成熟了不好賣。”李保民告訴記者。

  不過,李保民的顧慮很快就被打消了。“農科院提供種子、技術支持,三天兩頭來查看情況,還保證在銷售環節繼續提供支持,這我就不擔心了。”李保民笑著說。

  新鄉市農科院副院長張栩告訴記者,李保民的玉米如正常生長,每畝可獲得900元收入,而現在僅需兩個月成熟期的白菜、蘿蔔,每畝可帶來3000元收入。

  在新鄉市農科院、衛輝市農業局等部門的全力幫扶下,不僅上樂村鎮的改種補種工作進行順利,李源屯鎮東灣村2400多畝受災土地的改種補種工作也只用了3天!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衛輝市已經累計發放災後改種種子1087.5公斤,改種補種農作物73000畝,發放補種改種補助資金910.89萬元。

  因地施策減少損失

  “水位最高時達到3.5米,農田簡直相當於‘海底’。”9月1日下午,河南鶴壁市浚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董文全站在受災的30萬畝高標准糧田示範方前,向記者描述著洪災時的場景。

  記者見到,糧田周邊同一高度的樹枝上,整整齊齊纏掛著玉米殘葉,糧田里原本生長的玉米早已不知所蹤,一片絕收景象。

  洪水退卻,絕收地塊為何沒有進行改種?董文全解釋了原因。7月中旬以來,浚縣作為主降雨區主洩洪區,遭遇了歷史極值的強降雨過程和行洪過程。“積水太深,排水占用了大量時間,剛達到深耕條件又迎來了8月下旬的降雨,時間已經不允許改種了。”

  董文全說,浚縣目前對未絕收地塊實行統防統治,噴施葉面肥等一系列舉措,確保減產量控制在10%以內;對絕收地塊進行排水晾曬,待9月深耕後播種冬小麥。

  在善堂鎮豐盛農業浚縣優質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里,工作人員正在設置病蟲害預測預警物聯網系統,大型噴灌滴灌機器下,上萬畝生機勃勃的花生正傳遞著豐收的訊息。

  “善堂鎮本身不屬於蓄滯洪區,加之平原地區沙土地結構,積水來得快,排得也快。”產業園負責人柳存旺告訴記者,特殊的土壤結構決定了這場降雨不會對萬畝花生的生長造成影響。

  說話間,柳存旺一路小跑,從花生地里拔出了幾顆新鮮的花生展示給大家看,花生已粒粒飽滿,鮮嫩香甜。“再過10來天就可以收獲了,到那時花生果要比現在更加飽滿。”他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

  作為國家首批現代農業示範區,善堂花生已實現從播種到收獲到再次選果的全程自動化操作。按照往年的情況,柳存旺預估,“今年花生長勢喜人,每畝產值將在3200元以上”。

  秋糧穩產基礎仍在

  周口作為河南省第一糧食生產大市,秋糧生產占全年糧食總產的四成以上,關系全年糧食生產目標實現和農民收入。

  8月28日,在河南省加快災後重建周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周口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華介紹,今年周口市秋糧種植面積957.6萬畝,比上年增加3.6萬畝,雖受災害影響嚴重,但今年秋糧生產持續穩定的基礎仍然存在。

  張華解釋,一方面,今年高產作物玉米種植面積達到746.3萬畝,比上年增加60.1萬畝,雖然部分受災,但玉米面積增加多、增產潛力大,僅此一項預計可增加產量4億斤以上。另一方面,沒有受災的近800萬畝秋糧作物長勢喜人,呈現增產趨勢,如後期不再出現極端天氣,有望部分彌補受災損失,以豐補歉。加之今年夏糧總產量達110.81億斤,比去年增加1.15億斤,因此今年仍有望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記者走訪多地了解到,衛輝、浚縣、周口乃至河南全省,符合條件的絕收地塊均已改種,受災地塊也由縣級政府統一組織噴施葉面肥、殺蟲殺菌劑,加快作物恢複生長,未受災地區的糧食作物長勢好於常年,有望彌補局部地區的糧食損失,秋糧生產基本穩定。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河南全省絕收地塊已改種農作物257萬畝,受災地塊肥藥管理作業完成888萬畝,無災地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1465萬畝、施肥903萬畝。“沒有受災的6000多萬畝秋糧作物長勢良好,有望部分彌補損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糧食作物處副處長楊亞軍告訴記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