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數字化基建”不能淪為基層“數字枷鎖”
http://www.CRNTT.com   2021-10-10 10:02:41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東方網消息,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成為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最受重視的關鍵詞。各地政府發力“數字化基建”,可謂各顯神通。不過,在一波接一波的“App熱”“大數據熱”過後,為何不少基層幹部抱怨“繁瑣的數字化讓大家更累了”?一些比曇花還短命的政務公眾號、打了水漂的種種政務新平台,又是害的什麼病?
毋庸置疑,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化新基建賦能於電子政務,的確可以便利人們的生活。而且,數字化、智能化是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向。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地方在具體推進中出現了走偏變味,不僅讓“繁瑣的數字化”淪為了基層背不動的“數字枷鎖”,也給廣大群眾帶來不便,正所謂將好事辦砸。

  借助媒體調查來看,有些項目急著上馬、趕著上線,產品難免“不實用、不好用、沒人用”,最終閑置浪費,大筆資金打了水漂。而其背後則是,脫離實際,一味追求創新,缺乏實用性,群眾並不滿意;半途而廢,缺乏長遠規劃;重建輕管,後續無人維護,如,不少政務新媒體追捧媒體新潮,短視頻也拍,問答社區也做,就是持續更新不易做到。

  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局面,與各地認識不到位有直接關係。領導喜歡咱就幹,幹成啥樣不用管,只能會導致開始時“一片火熱”,然後就“逐漸降溫”,最後就“涼涼收場”。而事實上,“數字化基建”不能因領導喜好而行,不僅需要科學規劃、謀劃,更離不開完備的機制做保障,方能持久做好且深得民心。

  具體來看,要祛除形式主義。誠如專家表示,之所以基層幹部抱怨“繁瑣的數字化反倒讓大家更累了”,症結在於基層政府數字化轉型普遍存在“痕跡形式主義”現象。事實上,確如其言。也正因此,堅持基層需求導向推進改革任務,通過資源和政策引導為基層賦能,既有必要統籌規劃,又應切實尊重民意,才是數字化基建持續向好的根本。

  同時,也需要科學的考評機制。試點期滿沒有評估,先行先試沒有考核;上級部門只提了開通賬號的要求,對於政務新媒體的運營,既不提供業務培訓,也不列入考核激勵事項;等等,上述只會縱容一級應付一級現象的出現。而要扭轉此,筆者以為,強化科學考核機制的建設與運用很有必要,這不僅有利於糾偏,也能夠杜絕形式主義的出現。

  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須認識到,推進“數字化基建”貴在實事求是、科學推進,不能有“靠花架子換政績”的思想。況且,從大方面來講,“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數字化新基建對於國家治理現代化戰略布局的貫徹落實具有重要意義,也正因此,更應該將這項基礎民生工程做實做好,而不能讓其淪為基層的“數字枷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