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搶抓雙碳重大戰略機遇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21-11-01 08:17:52


 
  (二)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是從增量上控制能耗和碳排放的根本舉措。盲目上馬“兩高”項目不僅浪費資金、侵占土地、消耗能源、破壞生態,還將損害國家、區域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能力。當前,各地區擬投產達產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數量較多,新增能耗量較大。把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作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將倒逼地方政府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此,《意見》提出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台賬管理,進行分類處置和動態監控。對於新建擴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要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對於煤電、石化、煤化工等項目,要加快出台產能控制政策;對於未納入國家產業規劃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統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要求,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加強“兩高”項目產能預警調控,定期調度各地區能耗量較大的項目特別是“兩高”項目建設投產情況,發布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加強對地方能耗雙控工作的窗口指導,建立通報批評、用能預警、約談問責等工作機制。

  (三)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重大技術突破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是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主攻方向之一。要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加大太陽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技術研發和應用,提高能源產業中的新能源生產比重。要加快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進程,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節能和環境治理新技術,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壯大節能環保低碳產業。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釋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叠加倍增效應。要依托現有產業園區等平台,推動企業、科研單位等有效集聚,促進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此外,要強化市場機製作用,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帶動綠色技術突破和應用迭代升級,大力培育綠色製造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為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新動力。

  三、完善政策環境和保障措施,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文章分析,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優化政策環境,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意見》為此專門作了部署。

  (一)完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機制。完善財稅政策,推動各級政府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大綠色低碳產品採購力度。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領域發展。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支持符合要求的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完善投資政策,嚴控煤電、鋼鐵、電解鋁、水泥、石化等高碳項目投資,加大對綠色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投資綠色低碳項目的活力和內生動力。健全體現節能要求的價格形成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完善差別化電價、分時電價和階梯電價政策。加快形成具有約束力的碳價機制,促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

  (二)加大科技創新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過去一個時期,高耗能行業的節能降碳主要來自淘汰落後產能,隨着落後產能逐步退出,節能降碳主要應來自對既有產能的技術改造和新增高效產能替代。為此,《意見》提出要加大對傳統行業節能降碳的技術改造,強化節能降碳指標的硬約束,倒逼高耗能行業建立節能低碳的生產體系。抓緊部署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研發支撐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友好並網的智能電網技術,推進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加強新型儲能技術攻關示範和產業化應用,加強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範和規模化應用。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三)加強法規標準、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適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的法律法規、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對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要清理現行法律法規中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適應的內容,加強法律法規間的銜接協調,抓緊修訂節約能源法等現行法律,體現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推動作用。要加強節能降碳統計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能耗統計監測和計量體系。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相關指標納入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嚴格監督考核。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堅持系統觀念,尊重客觀規律,把握工作節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機遇,不斷優化產業存量,全面做優產業增量,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升級,確保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