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誰薅了誰的羊毛 受傷的又是誰
http://www.CRNTT.com   2021-11-01 15:37:00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據光明網社評,元氣森林於近日公布了被“薅羊毛”一事的補償方案,擬暫停相關淘寶店鋪一切銷售活動,同時為14.05萬個下單用戶每人寄送一箱氣泡水作為補償。據其發布的致用戶信稱,此次“烏龍”事件起因是運營人員在操作平台日常活動的優惠設置過程中出現失誤,且由於大量用戶湧入,超出第三方店鋪管理ERP系統承載量,通道擁堵、庫存扣減延遲、商品數量限購功能失效多因素並發,最終導致訂單超出實物庫存,無法履行訂單。

  作為“營銷鬼才”的頭部品牌,以該補償方案為事件收尾,在網友眼中略低於預期。幾日來,大家紛紛猜測元氣森林會選擇“賠本賺吆喝”還是“虧心不虧錢”。一方面是知情人士跳出來表示,此次運營事故導致公司損失超過4000萬元,訂單總額還不夠運費,加上“妻子臨盆”、退款則“好人一生平安”等一系列操作,確實讓不少人心生同情。另一方面不買賬的人也大有所在,畢竟能在“雙十一”期間於眾多商家中脫穎而出,盤踞熱搜數日而又沒有太多真金白銀的損失,消費者本身沒有過錯卻要被道德綁架,怎麼看都有些不太對勁。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消費者視角來看,此次元氣森林的“烏龍”事件,很難明了其履約時是有心無力還是有力無心,或者是無力又無心。但以客觀事實來判斷,毫無疑問是沒有踐守成約的失信行為,這不僅關係到是否遵守商業道德規範,也關係到是否遵紀守法的問題。同樣是標價錯誤引發的網絡購物糾紛,法院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四川成都中院對某人在購物平台上以7500元的價格拍下了一輛“奔馳GLA級2016 款四驅2.0T雙離合時尚型”二手車案件,認定買賣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履行義務,因無法交付車輛,給出了判決商家賠付20萬元的結果。

  上述兩件事情自然有很大區別,但在對市場經濟契約精神和法治理念誠信原則的堅持上,內核是一致的。雖然有律師對元氣森林的行為作出了合理化解釋,譬如認為合同顯失公平、存在重大誤解等因素,為保證交易公正性原則,屬於可撤銷合同。但是,如果在司法實踐中放任違約方行使這種權利,其結果必然會產生道德風險,在當事人發現履約會有經濟上的損失或者可能獲取巨大利益的時候,主動作出撤銷或者解除合同的選擇,對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造成嚴重威脅。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是法治、契約和誠信,沒有這些就沒有發達的市場經濟。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和健全,企業或者商業人士通過冒險違規,不顧商業道德和契約精神而取得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這種短視行為不僅少有受到懲罰,還往往被視為智慧的象徵,也對當前經濟向高質量轉型發展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所有社會進步的運動,到此處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時至今日,我國仍然在不斷向市場化改革方向推進,鼓勵企業進入全球市場,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中國製造的科技含量,這些都依賴於建立一個富有契約精神的市場經濟體系和鼓勵誠實守信理念的社會,也依賴於眾人的共同努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