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去年發現的“外星文明信號”其實來自人類
http://www.CRNTT.com   2021-11-03 11:49:47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突破聆聽”項目去年發現了一個備受關注的疑似外星文明候選信號,但近期,兩篇發表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研究論文詳盡介紹了發現信號過程和先進的信號分析手段,最終,科學家們將這個信號從外星文明候選名單中剔除了。“突破聆聽”項目發起人、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稱:“這一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尋找地外文明已進入到成熟嚴謹的實驗科學階段。”

  “突破聆聽”項目是俄羅斯投資人、科學家尤里·米爾納主導建立的突破基金會下屬的計劃之一,旨在以“大海撈針”方式尋找外星文明技術特征:可能是由外星智慧生命開發的技術所留下的跡象。而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CSIRO帕克斯望遠鏡,正是南半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之一,其加入了“突破聆聽”項目,並將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比鄰星,作為它的一個重要觀測目標。

  比鄰星距我們約4.2光年,是一顆紅矮星,目前人們已發現兩顆行星圍繞它運行。“突破聆聽”團隊在700—4000兆赫的頻段,以3.81赫茲的分辨力持續觀測目標——這相當於在同時收聽8億個電台,是十分出色的檢測靈敏度。

  去年夏天,實習研究員謝恩·史密斯與丹尼·普萊斯博士進行合作,在搜索中,他發現了4百萬個無線電特征性頻譜。在“突破聆聽”項目中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但其信號通常源自人類,因為地球上有太多自身科技帶來的干擾信號,如手機、雷達、衛星、電視電台等。換句話說,項目團隊很可能最終追蹤到的其實是某些頻段廣播的衛星。

  研究人員會利用天體之間的持續相對運動,以及在多普勒效應下地球接收到信號的頻率穩步變化,從400萬個特征信號中删選出100萬個,第二步再挑出並不源自目標的背景信號,在這兩部分數據過濾完成後,仍有少數候選信號必須由研究人員逐個檢查。

  史密斯最開始在對比鄰星的觀測中發現了類似的候選信號,且持續超過5個小時的觀測表明它似乎只出現在目標星中,但最終判斷,最可能的解釋仍然是它來自人類技術,只是恰好以“奇怪的”的方式欺騙了科學家的過濾算法;另一批研究人員則挖掘到其他觀測數據集,發現了大約60個信號,這些信號也具有許多候選特征,但最終仍然被第二種方法篩除。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突破聆聽”團隊研究員索菲亞·謝赫博士表示,他們可以確定這些信號源自人類,因為信號會在數據中以規則的間隔出現,這些間隔似乎對應於電子設備中常用的振蕩器使用的頻率倍數。鑒於此,儘管團隊尚不能確定其具體來源,但證據表明該信號來自人類技術。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無疑仍是迄今為止他們所看到的最有趣的信號之一。

  該項目執行董事皮特·沃登評論認為,雖然還無法得出真正代表外星技術的信號,但科學家越來越相信,人類有可能通過必要的工具探測和信號分析,推測出是否存在外星智慧文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