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制度型開放:從領會全球規則到制定全球規則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15:17:32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據文匯網報道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觀點《制度型開放——從領會全球規則到制定全球規則》,浦東開發開放之初, “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這句話標識度極高,它將浦東的崛起與當代全球化歷史進程連接起來。2013年,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在浦東設立,2021年,浦東引領區建設又拉開大幕——引領制度型開放,率先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率先構建高標准國際化經貿規則體系。在釋放開放強音的第四屆進博會召開之際,本報就何謂制度型開放、為何要推進及如何推進制度型開放等問題,采訪了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

  【中國和世界的接軌很大程度上是知識的接軌】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制度型開放”,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一直在努力熟悉國際經貿規則。“要素持續進入中國的過程,包括資本、技術,同時也包括知識。中國和世界的接軌很大程度上是知識的接軌。”徐建說,“包括通用的管理知識,現代企業制度,如何簽訂合同、簽訂跨國協議等等。華潤在改革開放之初給中國外貿系統培訓人才時發現,當時大家對這些完全是一竅不通。中國開放的過程也是對全球通行規則的學習領會過程,同時改革自己內部的制度體系,實現和全球通行規則的對接。”

  1990年4月18日,浦東正式開發開放。“那時候是國家將浦東作為一張王牌打了出去,讓外界看到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徐建說,“開放是浦東的基因。”浦東率先加入了以全球價值鏈分工為核心的當代全球化模式,持續攀升價值鏈,在過去30餘年中書寫了中國開放史上的諸多第一。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在降低關稅、開放市場以外,同時進行政府機構改革、法律法規修訂。國際經貿規則從邊境措施逐步擴展到邊境內。入世後,中國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一些專門賦予開發區域的特殊優惠政策也被取消。在這種背景下,處於開放最前沿的浦東,在全國率先申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并獲批,開始用改革的方式適應開放的擴大,并進一步推動開放的深化。<nextpage>

  【浦東引領區建設要敢於制定引領國際的新規則】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以WTO為代表的國際規則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持續發展變化的經貿格局。2013年,中國開始推進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們需要自貿區這樣一個新的載體平台,對接一個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以適應新的國際經貿規則制度的演進。”徐建介紹。利用政策優惠吸引外資的“政策型開放”已經遠遠不够,必須推進到更加注重規則的“制度型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第一站,便選擇了浦東。

  “負面清單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具有‘牛鼻子’效應的制度創新,是對國際通行規則和制度的全面引入。”徐建談到,“它讓我們的制度更加透明、可預期,對政府也是一個很有力的約束。多年來,自貿區在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監管方式改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這些為我們下一步深入開放,如現在加入CPTPP,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現在更多強調規則和制度,是因為全球規則在變,我們也相應要變。這是一個適應的過程。”徐建說,“同時,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經貿中的分量逐漸增加,我們也在提出構建自己的一套規則體系。像浦東引領區建設,就是賦予了浦東更重大的使命,不僅要接軌國際規則,融入全球經濟運行體系,更要敢於在一些領域制定引領國際的新規則。”
      
  【中國開放布局的均衡性是大國優勢的體現】

  “專注出口的未必是強國,但進口做得很厲害,或者進出口很平衡的,一定是一個強國,這意味著你對全球掌控力的提升。”徐建指出, “以進博會為例,代表著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這樣一個新格局,中國的地位發生了變化。”<nextpage>

  事實上,在進博會之外,今天中國的國家級展會“矩陣”還包括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等等;在浦東自貿區之外,中國還有20個自貿區。眼前“四面開花”的景象,讓徐建感嘆: “大國開放和小國開放是不一樣的。因為大,有各種試點的機會,有設立各種平台的機會。北京、上海、廣州、海南的這些展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通過不同渠道來推進國內開放,在不同區位承擔不同使命,更均衡地實現中國開放的布局。這是中國的幸運,是大國優勢的體現。”

  “這是中國所構想的、所推進的適應更高水平全球化的一個圖譜。”他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