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碳達峰為契機打造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升級版
http://www.CRNTT.com   2021-11-09 10:58:37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據經濟參考報評論,國務院近日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對我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作出了重要部署。針對農業農村領域,《方案》特別提出要“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還對鄉村建設、農村用能、秸秆利用、土地修複等方面提出了目標和要求。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用能也在快速增加。同時,伴隨鄉村振興的有效推進,農村建設用能以及農村消費水平提高帶來的居民生活用能也將強勁增長,能源消耗將成為影響我國農業農村整體碳達峰的不確定因素。此外,土壤退化是農業固碳的突出短板,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是農業減排固碳的長期挑戰。

  農業減排固碳工作應統籌農產品供給安全與減排的關系,以碳達峰為契機,打造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升級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

  一是節約優先,通過減少損耗和浪費推動農業系統的減排。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運輸、儲存等環節損耗還比較嚴重。據測算,減少產後損耗就意味著可以減少農業生產活動直接排放的近20%。應積極研制和推廣減少糧食損耗的收割、儲存技術和設備;在食物制造、供應和運輸系統,通過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促進產需精准匹配,通過大力發展產地冷鏈技術,減少食物供應和運輸過程中的食物浪費。

  二是深化農業綠色轉型,同步推進減排固碳。一方面應繼續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合理控制化肥、農藥、地膜使用量,加強農作物秸秆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另一方面,要增強農業固碳能力,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提升土壤有機碳儲量。采取有效措施鼓勵低碳固碳的農作物管理實踐活動,如使用覆蓋作物增加碳吸收、作物輪作、免耕少耕,增加農田生物多樣性,鼓勵有機和低投入農業等行動。

  三是推廣綠色低碳農業模式,加大農業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實現農業碳減排,必須是一攬子模式和技術相結合。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推進“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低碳農業模式,研發應用增匯型農業技術,加強相應的人才培養工作。加大對具有高碳匯能力、高產量潛力、具有氣候韌性和病蟲害抗性的改良作物品種的研發和投入力度。加強對綠色有機肥、生物農藥、土壤有機質改良技術和低能耗農機農藝技術的研發力度。<nextpage>

  四是開展農業活動碳監測,推動和培育農業碳市場。目前農業領域缺乏碳排放、碳匯量化、測定、監測的工具,碳排放核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應不斷完善碳排放統計和核算體系,建立科學、統一的農業固碳和碳排放測算方法和工具,加強不同作物、不同種植方式、不同農業實踐活動的固碳量和碳排放量計算和監測的方法學研究,加強農田土壤碳匯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潛力分析,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秆還田、土壤有機質提升等減碳和碳匯效應的監測評估工作,適時推動和培育農業碳市場以及農業碳匯生態補償制度。

  五是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農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農村建設不能照搬城市發展模式,要大力推動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鄉村建設規劃,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農村生活、新建改建建築設施以及交通領域中的應用。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推行熱泵、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低碳供暖,因地制宜選擇適宜取暖方式,研發和推廣低能耗的污水處理模式。

  (作者:金書秦 牛坤玉 劉洋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