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首戰告捷,還渤海灣一片水清灘淨
http://www.CRNTT.com   2021-11-10 12:12:11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也是海洋領域污染防治攻堅的首戰。天津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緊靠渤海灣灣底,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最前沿和主戰場。經過3年的努力,攻堅戰各項指標圓滿完成,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大幅度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11月6日,記者漫步在天津市南堤濱海步道公園,放眼望去,是清澈的海水、成群的鳥兒。“現在的環境好了,水也清了,岸也綠了,鳥兒又飛回來了,還破解了市民臨海卻不能親海的尷尬局面。”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洋局海域室主任李海山感慨地說。

  近日,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成果。據介紹,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也是海洋領域污染防治攻堅的首戰。天津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緊靠渤海灣灣底,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最前沿和主戰場。經過3年的努力,攻堅戰各項指標圓滿完成,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大幅度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陸海協同治污

  天津市承接了上游七省一市70%的入海通量,2017年,全市12條入海河流水質評測“全部為劣”。“海洋污染問題在水裡,根子主要在岸上。”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處長高翔介紹,為此天津市從機構改革開始,將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到生態環境部門,實現“陸海一盤棋”,構建了陸海協同管理機制,以更好地推進陸海協同治污。

  天津將全市劃分為281個陸域和30個近岸海域管控單元,構建了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在陸源污染治理方面,實施“三水”共治,即治理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農業農村污水;同時加強整治排口,對上千個入海排口開展“查、測、溯、治、罰”專項整治;在海域污染治理方面,則治理養殖廢水、船舶污染、海洋垃圾。<nextpage>

  記者在天津濱海新區塘沽環科新河污水處理廠看到,城鎮生活污水經過紫外消毒滅活等三級處理,水質可接近地表水四類標准。“2020年12月,我們污水處理廠三期投入運營,新增8萬噸日處理能力,這也是為‘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港船泵站污水調頭工程’提供的配套項目。”天津濱海新區塘沽環科新河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江華表示,污水調頭工程將雨水污水收集進入管網,經過處理後,一部分水可做中水回用,還有一部分可以排入河道,最終城市污水化作一池清水排入大海。

  在加強治理的同時,天津市還積極推進從污染源到環境質量,從入境到跨區,再到入海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綜合監測網絡建設,發揮海陸協同監測作用。

  經過整治,如今天津市渤海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大幅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嚴守生態紅綫

  走在南堤濱海步道公園的棧道上,天津市海洋環境保護與修複技術工程中心主任、天津科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教授劉憲斌笑著對記者說道,誰能想到這水草豐美、鳥語花香的河口以前是一片爛泥潭。

  劉憲斌說,淺海灘塗是重要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大多在淺海灘塗進行,因而會導致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使得各類動物和鳥類的栖息、攝食和繁育場所縮小,改變了原有的海岸景觀。

  同時,近岸海域是很多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重要場所,人類活動改變了水文特征,影響了魚類的洄游規律,破壞了魚群的栖息地、產卵場。此外,圍填海還造成了自然岸綫縮減、海灣消失或面積減少等問題。海灣面積的減少,降低了海水自淨能力,導致局部海域水質惡化。<nextpage>

  3年中,天津市實施了“藍色海灣”整治修複規劃,通過水質恢複—陸源污染截留技術、濕地生境修複技術、栖息地恢複技術、生物多樣性恢複技術、增殖放流技術、人工魚礁建設、土著植物恢複技術以及生態岸綫建設,共計修複濱海濕地面積531.87公頃,整治修複岸綫4.78公裡。

  同時,天津市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綫,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大力養護海洋生物資源,嚴格落實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海洋捕撈總產量與2015年相比減少25%,增殖放流各類苗種近72億單位。

  “如今濕地內水系豐盈,植被得到恢複,吸引來的鳥類種類和數量以及珍稀鳥類的種類都大幅度增長。”天津市規劃資源局海域管理與預警監測處副處長劉莉表示,由於岸綫景觀得到改善,天津的海岸綫已成為京津冀游客的親海生態廊道,吸引大量游客參觀游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