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給資本市場帶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1-11-10 13:26:15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出了進一步要求。特別是,把資本市場發展放在整個大市場體系當中加以謀劃和部署,有助於增強改革合力,達到協同促進效果。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是2020年11月2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當時一起審議通過的還有《關於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等。出台這些改革文件,目的是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所以,我們務必從全局高度來把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任務,堅持務實有效、力求高效,防止走偏或力所不及。

  第一,資本市場與其他四大要素市場都有緊密聯繫,具有極高的信息敏感度,要發揮好資本市場價格機制的反饋作用。

  把資本市場與土地、勞動力、技術、數據等市場放在同一章節安排部署,體現了對要素市場發展的系統性思考和長遠規劃,因此,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步驟都應當充分考量與整個要素市場體系的協調。

  資本市場的主體主要是上市公司和各類投資者。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涉及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的配置,只是基於行業屬性和市場定位的不同,五大要素配置的比例和情境不同而已。可以說,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就是生產要素的配置成果;而經營者需要對這些要素價格變動的曲線熟稔於心,隨時調整經營策略。投資者主要基於上市公司價值判斷,以資金進出的方式參與資源配置。同時,資本市場價格波動也會作用於其他要素市場,促使其他要素市場價格作出相應調整。

  資本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是否科學合理、及時有效,對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意義,所以,此次出台的“方案”重點強調了資本市場入口關——股票發行註冊制、出口關——常態化退市機制、理性定價者——機構投資者,並且強調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既要把合適的投資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也要防止買賣雙方非理性博弈,通過信息透明、監管透明、嚴刑峻法保證市場秩序穩定,緊緊圍繞實體經濟發展資本市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