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灣區機遇處處 港青轉身要快
http://www.CRNTT.com   2021-11-23 09:43:53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道,被稱為“特區中特區”的深圳前海擴容,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添新動力,也為香港青年發揮專長提供更大平台。剛剛出爐的前海引才新政策吸引力巨大,不僅港青實習、就業、創業有獎勵,聘用港青的企業也有獎勵,令人印象深刻,也足令香港社會反思,香港在融入大灣區建設及吸引人才方面其實可以更加積極主動,步子可以邁得更大。

  前海求才若渴,多年前已推出“港青夢工場”概念。隨著“前海方案”早前出台,總面積擴大7倍至120平方公里,足以媲美港島和九龍,加上交通基建的配合,方便港人北上發展。制度創新是前海擴容的另一大亮點,方案提出創新的合作區理念,並探索允許港澳和外籍人士擔任區內官方職務、優化法人治理機構,法規制度與香港銜接,更有“港資港法港仲裁”的制度性安排。前海對香港專才的需求激增,熟悉兩地法律、金融、會計準則的香港專才及科技人才,有了更大舞台發揮專長。

  根據前海引才新辦法,科技領軍人才個人最高獎為324萬元人民幣(下同),港青在前海實習每個月補貼3000元,港博士、碩士、學士在前海工作,每月分別補貼1萬至5000元不等。在前海全職工作的港金融、會計、稅務專才一次性獎勵3萬元等等。

  事實證明,大灣區建設為香港青年提供機遇不是一句空話,深圳前海動用真金白銀鼓勵港青前往發展,更見誠心誠意。但不能簡單地將前海重金吸才政策視為單方面的“恩惠”、“照顧”,而是前海青睞港青中的優秀人才,獎勵堪稱另類前期“投資”,以推動前海大發展。優秀港青在前海很“吃香”,說明只要好好裝備自己,擁有真才實學,不愁沒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香港青年需要調整心態和思維,以己所長貢獻灣區及國家所需,找准定位,乘勢而上,前途未可限量。

  最近有不少在前海發展的港青接受傳媒訪問時不約而同地表示,曾參加前海面向國際人才、港澳青年組織的訓練營,借此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能力,為日後自己圓夢前海打好基礎。由此可見,前海吸引人才不光是動用重金,更重視籌劃,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港青認識前海,最終作出理性的決定,也有助更快地融入新環境。另一方面,深圳在跨境基建方面同樣未雨綢繆,例如皇崗口岸重建及新地鐵建設,預備了與香港基建的接口,可見深圳在兩地基建對接、規則銜接方面積極有為。

  深圳市及前海當局大力吸引香港人才及推動跨境基建,說到底都是配合大灣區建設,促進深港融合發展。香港也在加快推動這方面的工作,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北部都會區”大計,擴大海外引才的規模,都頗見力度。當然,香港在大灣區融合發展方面完全可以更加積極主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乘勢而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