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意義及實現途徑
http://www.CRNTT.com   2021-11-27 08:23:50


 
  第四,加快國內需求體系建設。

  擴大國內需求是國內經濟循環的關鍵環節。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海外需求端的衝擊,外貿需求的突然大幅度下降,外向型企業一時難以找到國內的替代需求。未來即使在疫情過去之後,來自歐美市場的需求可能也會持續減弱。

  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循環系統中,國內需求是重要的一環,它將引導企業從滿足外部需求轉向內部循環流轉,為國內企業提供創新動力和強大的利潤保障能力。有了需求端的拉動,就可以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循環鏈條中更多的價值增值部分留在國內市場。從經濟增長的效果來看,這比過去“兩頭在外”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更能放大乘數效應。

  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中等收入群體已經達到4億多人,購買力全球矚目。有效滿足國內旺盛的消費需求和促進消費升級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這方面主要的挑戰是如何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收入差距問題以及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的生活成本影響了國內消費能力的提升,使得國內經濟循環缺乏足夠的動力,需要通過相應的改革和政策來解決。

  擴大內需也有利於參與國際循環。未來,一些發達國家在最終產品上的消費拉動作用可能會減弱,中國國內的需求提升也會對國際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發展內需市場和實現消費升級,有助於中國增加對國際高檔消費品和先進工業制成品的需求,有助於減少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赤字和減緩國際貿易的緊張關係。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雙循環”框架中重視國內需求體系的建設,有利於為世界創造新的出口目的地,由此營造一個更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進一步來看,中國通過參與國際循環體系,把中國國內需求市場和產業鏈供應鏈開放給全球,將會帶動世界經濟增長。

  如何參與國際大循環

  文章指出,在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方面,中國以“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的眼光看待近年來出現的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思潮,不被短期逆流所干擾,秉持擴大開放的態度,倡導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一,繼續參與經濟全球化。

  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國際經濟循環都是由歐美發達國家主導的。發達國家憑借技術、資金和管理優勢,向發展中國家派發訂單;發展中國家在低成本優勢基礎上進行加工生產,再把所生產的消費品出口到發達國家。這種國際循環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提升了全球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總體福利。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也深度參與了這個循環體系並從中獲益。而且,中國仍需繼續參與這個國際經濟循環體系,多角度地參與國際循環。

  但這個循環體系正在面臨動力不足的困境,發達國家的購買力和比較優勢都在下降,在經濟全球化中的領導力和治理能力也都在弱化。

  經濟全球化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資源交易系統,有利於增進經濟效率。但是,全球化本身並不能自動保證所增加福利的合理分配。因此,一個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是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全球化形成了各國相互依賴的複雜系統,沒有全球治理的全球化是脆弱甚至是危險的。近些年來,現存的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問題凸顯,亟待改革與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70多年來,世界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發展中國家不斷壯大,但卻在全球治理中缺少話語權,在這個循環體系中也處於從屬和不利地位。世界需要盡快形成多極合作的治理體系,一方面要對現有的治理體系進行改革,另一方面要建立新的機構和注入新的活力。但不管採取哪種方式,多邊主義和發展中國家的參與應該是重要內容。中國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為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作出貢獻。

  第二,通過“一帶一路”推進全球化。

  “一帶一路”倡議既可以將過去受到忽視的發展中國家包括進來,也以開放的平台接納發達國家的參與,更加具有包容性。儘管單個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在經濟水平、消費能力、科技實力等方面還不是很強,但整體的能力是巨大的,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合作,是中國參與國際循環的新渠道。

  以“一帶一路”為基礎的新的經濟循環體系,並不排斥原有的循環,而是對原有體系的補充,進而完善全球的經濟循環體系。通過這些互補的循環體系,中國可以同時加強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聯繫,將中國的發展與整個世界的發展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為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

  以往的全球經濟循環注重的是金融投資和技術轉讓,較少涉足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使得發展的成果大多局限在較小的範圍。“一帶一路”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可以使更多的價值增值駐留在本土,從而可以更好地帶動就業以及經濟福利的提升。“一帶一路”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瓶頸提供了新的機遇。發展中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賦能,促進投資和貿易,最終促進減貧和社會進步。可以說,“一帶一路”具有較高的包容性,為國際經濟循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動力。

  總之,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於中國用可掌控的國內循環來穩定國內經濟和應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既能促進中國自身發展,也能為世界發展作出獨特的中國貢獻,在處理中國與世界的經濟關係方面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