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數字經濟的技術經濟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1-12-16 09:33:09


 
  融合創新催生新業態和新模式

  文章認為,基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實現了創新發展,表現為一系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跨界融合創新是數字經濟創新的典型特征。

  數字經濟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注重用戶需求的個性化滿足、用戶體驗提升、用戶潛在福利的挖掘。數字經濟範式下,通過融合創新湧現的共享經濟、數字貿易、零工經濟、新零售、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互聯網醫療、網絡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員工、遠程辦公、“宅經濟”等新業態,能夠讓老百姓共享數字經濟創新的成果。

  在數字經濟範式下,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亦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基於數字技術的製造技術、產品、模式、業態、組織等方面的創新層出不窮,製造業也因此實現了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再到業態創新,最後到組織創新的過程。智能製造和車聯網便是數字經濟極具潛力的創新領域。

  跨界融合是數字經濟業態創新最常見的方式。數字平台作為數字經濟最重要的組織形式,營造了數字空間與物理世界互聯互通的數字生態,平台、企業、用戶、政府和其他參與者形成價值創造共同體。比如,電子商務帶動了消費、貿易、支付、倉儲、物流、快遞、廣告等相關行業的快速增長,催生跨境電商、微商、小程序電商、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業態。

  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文章強調,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重要抓手。數字經濟在消費領域跨越了時空限制,在生產領域延伸了產業鏈,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2020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1.7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7.21萬億元,電子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規模達到5.45萬億元,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極大地推動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數字化轉型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提供了重要引擎,有助於實現內生性的經濟增長。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意味著整個製造業生產形態的轉變,即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整個生產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制化。農業的數字化轉型,既要通過數字技術提升農業生產能力、管理水平、生產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又要通過農業電商體系實現產—供—銷精准對接,改造傳統農業管理模式、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產品銷售效率,從而助力農業經濟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政府積極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開展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支持創建數字化轉型開源社區,就是要通過數字技術與金融、物流、交易市場、社交網絡等生產性服務業的跨界融合,促進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全渠道、全鏈路供需調配和精准對接。

  以治理體系創新保障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文章指出,數字技術快速更新迭代,既為經濟體系數字化轉型提供充沛動力,也使得數字經濟面臨來自互聯網技術領域風險的威脅。數字經濟的風險主要表現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數據洩露風險、企業數字化轉型風險等,產業數字化轉型中出現的新舊更迭、優勝劣汰亦會對經濟運行造成衝擊、帶來不確定性,大型平台企業“大而不能倒”的運營風險、壟斷風險和資本無序擴張等問題也與數字經濟的發展相伴而生。這些風險會對個人信息安全、人身和財產安全、創新發展、產業安全等造成威脅。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行業自律不健全,規制無法跟上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進而損害了互聯網企業之間公平有序的競爭態勢不無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規範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健全市場准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這是深刻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作出的重要決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