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下好保障糧食安全“先手棋”
http://www.CRNTT.com   2021-12-19 15:25:08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圍繞糧食等初級產品的供給保障,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經濟日報發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高鳴文章表示,解決好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十八連豐”,這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居安當思危,糧食安全這根弦絲毫不能放鬆。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能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因此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

  當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供需兩側都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需求在數量上仍有增長空間,在質量上也有提升空間,糧食供求緊平衡態勢仍將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維持。糧食與食物浪費的現象仍一定程度存在。從生產與供給側看,自2020年以來,各地強化激勵約束並落實糧食生產責任,防止耕地“非糧化”取得階段性成效,但農民種糧收益不高的問題仍然突出,繼續防止耕地“非糧化”仍有較大壓力。此外,洪澇災害等極端天氣頻發,如何做好糧食生產中的防災減災工作,已成為做好糧食穩產增產工作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文章指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背景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下好“先手棋”,重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並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明顯成效。

  要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落實藏糧於地方面,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快建設旱澇保收、綠色生態的高標準農田。在落實藏糧於技上,一方面要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持續發揮品種改良在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上的作用,特別是縮小玉米單位面積產量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要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種糧的節本增效,並實現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要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繼續健全完善以農民收入性補貼、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為代表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進一步提高財政補貼的效率,挖掘政策潛力。此外,要積極引導糧食加工產業集聚的形成,加快建設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的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推動糧食主產區的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要持續推進糧食減損工作。一是推進制度減損,以立法等方式,完善減少糧食損失浪費的制度體系,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強化節約意識。二是推進設施減損,加強糧食倉儲和流通設施建設,提高糧食散儲、散運、散裝、散卸“四散化”運輸的比例。三是推進技術減損,以技術創新與工藝改進等方式為手段,增強糧食播種環節與收獲環節上的機械精細化程度。四是推進防災減損,強化信息技術運用,加強對氣象災害、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健全完善糧食防災減災體系。五是推進消費減損,加大節糧減損的宣傳教育力度,繼續營造全社會愛糧節糧的良好氛圍,堅決制止“舌尖上的浪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