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強化創新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引領
http://www.CRNTT.com   2021-12-21 09:20:36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舉措,也是加快實現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需要看到,創新是影響國內國際循環演進的關鍵力量,應著眼更好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不斷優化和提升國內國際循環的關係和層次,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形成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新優勢。

  創新是關鍵力量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張銘慎文章表示,國內國際循環的演進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在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過程中,創新始終是優化和提升國內國際循環關係和層次的關鍵力量。

  從國內循環的演進看,創新能有效推動循環層次和範圍的優化,為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在許多國家的發展歷史中,都曾出現過因創新水平發生變化而影響國內循環發生變化的情況。創新能力較低會導致生產要素單一、分工水平有限、供給質量不高,再加上存在市場分割較為嚴重的情況,一國的國內循環就會呈現出層次不高、範圍有限等低水平特征。而隨著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創新體系的日益成熟,技術、管理、知識等要素開始發揮更大作用,促使供給質量提升,進而帶動供需匹配螺旋式上升,有力推動消費升級,使國內循環在層次和範圍上都有明顯提升。對中國而言,創新在培育產業體系和內需體系等方面,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國際循環的演進看,創新牽引了國際循環參與方式的變化,是一國提升其全球價值鏈位勢的決定性因素。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各個國家通過原料輸出、商品輸出、資本輸出、技術輸出和標準輸出等多種方式參與全球化。其中,原料輸出基本由一國的自然禀賦決定,相比之下,商品輸出則相對高級,但仍取決於一國所處的價值鏈環節。資本輸出多蘊含著擴大市場、降本增效、壟斷技術等目的,技術輸出和標準輸出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掌握著產業鏈、創新鏈的治理權。目前,國際循環仍表現為發展中國家輸出廉價原材料和商品,發達國家輸出資本、技術和標準。若一國謀求在產業鏈、價值鏈上位勢的攀升,必然要牢牢抓住創新這個關鍵因素。

  從國內國際循環的關係變化看,創新能有力促進一國對循環控制力的提升。一國的國內國際循環關係,在客觀上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其中,創新誘發的動力機制、競爭優勢、經濟結構的轉換主導了國內國際循環關係的變化,尤其是影響著國內國際循環的技術主導權和規則制定權。

  創新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文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通過創新暢通優化國內國際循環的能力大幅增強。

  一是創新衍生出的新供給新需求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有力支撐了國內經濟循環。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複雜國際形勢的叠加衝擊,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仍在不斷壯大,從供需雙側對國內經濟循環形成了有力支撐。從供給側看,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較2019年增長35.3%。2021年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12.8%,經濟新動能增強態勢得到延續。從需求側看,創新衍生出的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2021年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5%,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7%,快於全部投資11.4個百分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